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與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聯合主辦的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進展評估研討會暨《中國鄉村振興綜合調查研究報告2021》(簡稱“報告”)發布會6日召開。報告顯示,中國九成以上農戶家庭擁有至少1部智能手機,近二成村莊實現“戶戶通”寬帶。
報告顯示,村戶層面的網絡接入條件已經充分具備,但農村居民在手機使用方面存在明顯群體差異,該不平等問題成為引起數字時代群體分化和差距的重要因素。
報告顯示,82.20%的農戶能夠使用智能手機,東部地區家庭網絡條件相對較好,農民手機每日平均使用時長也明顯高于全國,手機使用與農民年齡、文化素質等密切相關,50歲以上農民占不使用智能手機群體的97.05%,初中以下受教育程度者占僅用手機接打電話群體的90.19%。無智能手機的受訪農戶,其家庭成員以50歲以上老人為主,留守群體特別是老齡群體對手機功能的適應能力不足,較少接觸到數字紅利。
從信息獲取渠道看,信息共享水平待提高。農民更關注與生產生活聯系密切的信息,將近七成農戶認為信息獲取很及時,但仍有1/4農民認為較難通過手機或者網絡獲取日常需求信息,低教育程度和老齡群體相對較難通過網絡獲取日常需求信息。
報告顯示,伴隨鄉村信息條件改善,農村電商成為農戶參與市場的重要途徑,但僅6.22%的受訪農戶有產品通過網絡交易,市場價格波動風險、資金周轉能力弱,物流條件和配套不足等是較為突出的困難。
報告建議,需要針對不同地區農民的差異化需求,特別是結合農村留守人口的信息使用特點,暢通農村信息傳播渠道,加強農村地區人口使用信息資源的能力,加快農業農村數字化轉型過程,強化數字紅利的包容普惠性,避免鄉村老齡群體、留守群體等成為數字時代中的落伍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