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模組邁向終端整機,中科創達商業模式再升級
公司物聯網板塊引領公司商業模式升級,從模組延伸至終端整機。目前物聯網業務已初具規模,21年營收達12.72億元,20、21年增速達83%。在全球的機器人、智能視覺、XR、手持終端等領域不斷擴大產品出貨,為客戶提供從模組到整機的全場景智能產品和解決方案。邊緣計算是數字化轉型必要基礎建設,公司作為終端開發商,通過提供智能視頻監控、分析和數據存儲能力,服務交通零售等場景。目前產品矩陣初具規模,已經完成對云、邊、端側的產品全部署。
2、邊緣計算:中國制造加持,需求與盈利共振的優質賽道
根據IDC數據,邊緣計算市場規模預計在2025年達到167億美元,對應CAGR36%。從全球市場來看,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已具備規模化應用能力,而所產生的海量數據逐步超過傳統計算方式負荷能力,邊緣計算的重要意義凸顯。同時,邊緣一體機盈利能力強勁,毛利率有望達50%。因此我們認為這是需求與盈利共振的優質賽道。
中國在邊緣計算方面具備領先全球的潛力,廠商產品有望向全球輸出。在廣闊的市場需求、領先的核心技術與完整的產業鏈三重催化下,國產廠商有望將在中國打磨出的成熟產品向全球輸出,占據更高市場份額。
3、中科創達:綁定芯片巨頭,量利雙升拐點已至
創達與高通、英特爾等芯片廠商深度合作,共同推廣邊緣計算市場,規模優勢逐步凸顯。高通、英特爾等廠商提供AI芯片并助力產品推廣,創達進行軟件開發并產出完整解決方案。在大廠協助推廣的場景下,我們預計創達有望快速提升市占率,建立規模優勢后從價格上提升產品競爭力。
創達作為稀缺的具備出海條件的國產軟件廠商,全球化潛力最大。對比海外廠商,公司的軟件基因賦予了邊緣產品更好的軟實力;而國內主要競爭對手受制于實體清單限制。因此從產品能力與可行性上看,我們認為創達全球化潛力最大。
標桿項目落地,全球放量拐點可期。目前公司已在零售場景建立標桿案例,并建立良好口碑。我們認為該標桿案例不僅驗證了創達卓越的產品能力,同時可以期待產品在全球大規模放量的來臨。
物聯網業務營收預測:我們預計中科創達物聯網業務22/23/24年營收規模將達到22.26/35.61/53.42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75%/60%/50%,對應毛利潤4.45/8.19/13.35億元,對應毛利率分別為20%/23%/25%。
關鍵詞: 重新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