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創業板部分龍頭公司發布了2021年業績快報和2022年1-2月經營數據,從眾多“喜報”中就可窺見新興技術產業發展的優良態勢。
截至2022年3月9日,創業板1113家公司中,有764家預披露2021年經營業績,預計平均實現凈利潤1.39億元至1.8億元,同比增長50.11%至93.84%。龍頭公司表現亮眼,專精特新企業增長強勁,低碳產業快速發展。
創業板公司體現強勁增長動能
3月15日,國家統計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22年1-2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在創新驅動態勢下,高技術產業發展尤為亮眼。1-2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4%,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42.7%,明顯快于整體制造業生產和投資增速。
根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深市有至少6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1年業績快報、2022年1-2月經營數據或重大訂單,其中不少創業板公司“亮眼”的業績數據引發投資人關注。
如智能低碳中,當升科技預計2022年1-2月實現營業總收入 23.48 億元左右,同比增長 202.21%左右;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2.30 億元左右,同比增長 113.91%左右;星源材質初步測算2022年1至2月實現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60%左右,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60%左右。
智能制造產業中,天海防務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大津重工簽訂《1600T風電安裝平臺建設合同》,金額4.61億元;三花智控預計實現營業總收入30.6億元左右,同比增長 40%左右;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2.9 億元左右,同比增長 30%左右。
信息服務業,數字政通新簽訂單金額約為2.3億元,同比增長超過60%,在產業數字化、數字治理、數據要素資源應用等方面相關訂單增長率超150%等。
此外,有些創業板公司雖然沒有披露具體的經營情況,但卻通過“股份回購”、“股權激勵”、“股東增持”等方式不斷向市場釋放積極信號,彰顯出對公司價值的認可和對未來發展的樂觀態度。
如正業科技控股股東景德鎮合盛產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計劃自增持計劃公告披露之日起6個月內,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系統使用自有資金或自籌資金增持公司股份;三聯虹普2月初發了回購方案,回購金額在3000萬到5000萬之間,并在3月積極執行回購;億緯鋰能擬使用1.5億-3億元資金用于回購公司股份等。
在業內人士看來,上述種種行為中,創業板企業用扎實的經營數據切實證明了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強勁的增長動能,中國經濟有著良好的基本面做支撐。
“我國經濟的基本面仍十分強勁,上市企業公布的1-2月業績披露顯示,上、下游企業的經營情況都出現較大幅度增長,且利潤增速好于營收,企業盈利能力改善將帶動更多投資。”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說道。
站在宏觀經濟層面,光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高瑞東也指出,從去年四季度以來,政策已經全面轉向穩增長。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要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從去年四季度以來,多個穩增長政策已經開始發力見效,今年1至2月的主要經濟指標均有所回升。
“雖然經濟面臨三重下行壓力,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領航定向、堅定信心,進一步落實穩增長部署,包括財政方面更大力度的增支減收、加強重大項目的能耗等要素保障等,有望對內需帶來有力支撐。中國經濟韌性足、潛力大、空間廣,實現5.5%的經濟增長也是有基礎、有條件的。”高瑞東進一步補充道。
經濟韌性十足助力資本市場平穩運行
連日來,受全球復雜的政治經濟局勢影響,國內資本市場出現調整。但多位受訪專業人士認為,目前A股市場短期擾動主要來自外圍不確定性因素,但基于企業扎實的經營數據和宏觀經濟運行情況來看,中國經濟增長強勁,基本面成色十足。
“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速雖小幅回落,但經濟的結構在不斷優化,在全球產業鏈的分工的位置也逐步靠前。中長期來看,中國的產業鏈條完備、工業門類齊全、國內市場廣大,均是支撐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發展的重要因素。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我國的宏觀調控政策也更為靈活和前瞻,中央明確提出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的要求,既立足于短期經濟波動,又著眼于中長期的政策傳導效應,為中長期留出合理的政策空間儲備和余地。宏觀調控能力更趨成熟,也將帶領中國經濟爬坡過坎,平穩前行。”高瑞東指出。
穩增長與強動能并行,中國經濟基本面韌性十足,亦為資本市場平穩運行提供了最堅實的基礎。
李湛認為,經過大幅調整后,市場和部分行業的估值水平已經回到歷史較低位,中長期的投資價值已經凸顯。
“我們提示三個投資主線:主線一:成長風格存在新一輪拔估值行情;主線二:服務類消費復蘇和必選消費品漲價的中長期投資機會;主線三:仍存在不確定性,為完成5.5%GDP增速目標,穩增長政策還需持續發力,因此,仍然建議關注建筑建材、制造業升級改造、金融地產和數字經濟等投資機會。”李湛說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