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完全不會做飯,又想在家里“操辦”一桌子菜可能嗎?你至少有三種解決方案:要么叫外賣,要么預約一位私廚,還有就是購買今春迎來爆發式增長的“預制菜”。
在許多食品加工從業者看來,如果把預制菜的定義放得寬泛些,那么半成品、速凍食品,甚至方便面等即熱、即食、即烹類食材,都可以算預制菜。它是食品行業工業化、標準化演進過程中的必然產物,在歐美國家已流行了幾十年,在日本甚至已占到人均餐飲支出近90%。
然而,這兩年作為“新風口”崛起的預制菜行業,顯然是一個狹義的、更高門檻的概念。它指向那些加工起來方便,吃起來卻有大廚水準,甚至能體現生活品質的菜肴,也被稱為快手菜。快手菜市場增長有多迅猛?從一組數據可以窺見:據企查查披露,2021年,中國預制菜相關企業新增4212家。2020年以來,獲得千萬元級、億元級融資的相關企業超過20家。甚至有機構預測,未來5至7年,預制菜行業有望達3萬億元以上規模。
而在預制菜的“引爆”過程中,從業者普遍認為,上海是最有希望做強預制菜的地方。為何這么說?記者進行了一番探訪。
這一新興市場機會多
預制菜同時滿足都市消費者對品質和效率的雙重需求。只要口味足夠打動人,大多數家庭還是愿意買現成的
根據中國飯店協會統計數據,我國正餐類餐飲企業平均人力成本占營收比例高達21.35%。使用預制菜,不僅可以大幅減少后廚人員數量、降本增效,還可以讓餐廳的菜品標準化,實現連鎖經營。因此,國內預制菜最早發源于B端(面向餐飲門店)。直到2020年前后,預制菜才開始走進C端(面向普通消費者)。
有人把這一變化歸因于新冠疫情。因為從時間點上看,正是由于一批餐飲企業經營受疫情影響,才陸續推出自熱火鍋、快手菜等產品來抵消堂食損失。隨著疫情趨于平緩,對餐飲整體影響也逐步減小,預制菜卻依然保持較強的發展勢頭。人們這時發現,原來消費者對于預制菜早已有了顯性需求,特別是在一些超大城市。
張鳴來上海工作3年了,因為從事IT行業,加班較為常見。為了更快速方便地吃一餐飯,他時常點外賣,或者煮方便食品。從去年開始,他嘗試購買預制菜,從此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生鮮電商平臺上,預制菜種類很豐富,從主食到輕食,從西餐到中餐,從功夫菜到甜品都有選擇。買回來化凍加熱就可以,非常方便,口味也不輸餐館。”
預制菜同時滿足了都市消費者對品質和效率的雙重需求,直擊都市人在“吃”上的痛點與尷尬。叮咚買菜預制菜負責人歐厚喜告訴記者,公司從2020年6月啟動布局預制菜業務,起初公司內部也有人不大看好。“特別是我們首次推出小龍蝦預制菜,有幾個做市場的老法師說,預制菜肯定賣不過生鮮蝦。”結果恰恰相反,小龍蝦預制菜上線3個月,銷量就和生鮮蝦打平,如今已遠超后者。“可見只要口味足夠打動人,大多數家庭還是愿意買現成的。”
打動人的還有預制菜的價格。在一些生鮮平臺上,三盒700g的小龍蝦,售價在100元左右。倘若在飯店里吃或點外賣,價格可能遠不止這些。再以牛大骨為例,生鮮平臺銷售的預制菜價格約為100元,而一些連鎖餐飲店同樣也是使用預制菜原料,同等分量售價超過200元。“相比餐飲門店,直面C端的預制菜免去了廚師、場地、服務等中間運營環節,成本更低。”歐厚喜說。
與此同時,預制菜消費場景的多樣性也是其備受歡迎的原因之一。今年春節期間,叮咚買菜在北京地區的銷售客服經常接到一些咨詢電話,問某一款醬肘子是否有貨。一些消費者認為,預制菜包裝精美又實用,拿來送人或帶到親戚朋友家一起吃,是很好的社交產品。還有一些消費者堅持“回家吃飯”,預制菜的出現,彌補了他們個人廚藝的短板,也滿足了自己在家做飯的煙火氣和儀式感。
去年,專門從事預制菜生產的上海盤點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面向C端的產品銷售額首次超過B端。“C端預制菜產品已占到我們總產量的60%以上。”公司負責人伍順說。今年的銷售高峰期,叮咚買菜的牛大骨預制菜單日銷量超過1萬份。
有投資人開玩笑,現在“人人都在做預制菜”,恰恰因為這是個新興市場,人人都有機會。
細分市場促進再升級
不少預制菜企業專門成立針對C端消費產品的研發部門,一批既精通食品工程學又會做菜的復合型人才誕生
據上海市餐飲烹飪協會統計,今年春節期間,上海共有81家企業推出205種團圓飯、年夜飯套餐或特色單品;盒馬、叮咚買菜、美團買菜等平臺上的預制菜單品種類同樣數以百計。豐富的商品給消費者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給行業帶來巨變。如今,不少預制菜企業已陸續成立專門針對C端消費產品的研發部門,一批既精通食品工程學、又會做菜的復合型人才正在加速誕生。
在叮咚買菜的預制菜研發中心,每天有20多位預制菜開發師在忙碌著。他們至今已開發了700多道預制菜,當然,也有相當比重的預制菜在開發過程中“流產”。“這是因為相比過去把預制菜賣給飯店,當下技術挑戰更大。”叮咚買菜一位預制菜研發專家說。此前,他曾有過大酒店的廚師經驗,也做過多年面向B端的預制菜生意。他指出,面向C端的預制菜一方面要在調味上更加精到,降低消費者二次加工的難度;另一方面還要準確控制產品的火候和熟度,確保消費者二次加工后,產品達到最佳口感。“這就需要廚師和食品工程師共同開發,前者負責味型的設計,后者負責通過工業化手段,將味型標準化。任何一個環節不到位,或者技術上出現困難,最終的產品就無法呈現。”
以一道“脆皮五花肉”為例,許多預制菜品牌都想上線這道網紅菜,但因為脆皮的酥爛和肉的軟糯很難在消費者手中復原,因此直到最近,只有少數品牌找到突破口。“目前,行業內精通預制菜業務的人才很緊俏,培養處于起步階段。整個預制菜研發的操作技術流程也在不斷探索中。”一位食品工程學專家表示。
因研發和生產存在技術門檻,不少預制菜品牌會選擇和傳統食品企業展開代加工合作。上海盤點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現為10多個預制菜品牌做代工,也生產自有預制菜品牌“盤點美味”。伍順介紹,為了迎上預制菜風口,公司去年將位于寶山的工廠全面升級成為全自動產線。如今,預制菜從清洗、配料、加工,到速凍、包裝、存儲全流程,人工的使用都被壓縮到極限。“隨著加工廠生產能級不斷提升,未來整個預制菜行業完全可以實現細分,術業有專攻。”
市場細分反過來也促進了全國食品加工行業再發展、再升級。目前,叮咚買菜除了自建工廠外,還與數十家遍布全國的食品加工企業合作。例如,針對小龍蝦預制菜的生產,叮咚買菜將原材料采購地和生產地都放在“龍蝦之鄉”湖北潛江。“這樣不僅可以降低采購成本,還能壓縮食品從田頭到車間的時間,確保產品鮮度。”歐厚喜說。
亞洲漁港也在各地設有生產工廠。董秘夏珊珊說,產品統一在中央實驗廚房研發后,再依據各地市場需求和生產特點分發到不同工廠落地,既保證生產效率,又培育了一批生產力適配的合作工廠,實現產業鏈良性發展。
目前來看,預制菜已對食品加工行業產生重大影響,尤其體現在冷凍技術的升級上。叮咚買菜預制菜研發人員說,以往相當數量的食品加工廠不愿采用液氮冷凍。盡管這是當下效率最高的冷凍技術,能在防腐劑零添加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為食物鎖水鎖鮮,但成本高。“一車液氮需要十幾萬元,卻用不了多久。”然而,當保質期更短、食物鮮度要求更高的預制菜大規模出現后,人們發現那些硬件設施強、冷凍技術有優勢的工廠更容易獲得預制菜品牌巨頭的訂單,無形中倒逼整個行業的技術升級和優化轉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