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散發使得消費市場復蘇面臨一定的不確定性,但隨著疫情防控更加精準有效,促消費政策持續發力,最新出爐的10月消費數據依然亮點紛呈。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9%,增速比上月加快0.5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回升。從地方上看,消費恢復韌性也在繼續顯現。
市場修復更積極
大江南北、線上線下,商品消費活力噴涌,結構升級態勢明顯。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0月我國升級類消費較為活躍,限額以上單位通訊器材類、金銀珠寶類、文化辦公用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34.8%、12.6%、11.5%。
另據央行10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今年10月居民短期貸款新增0.04萬億元,同比多增0.02萬億元,較9月的同比收縮呈現出明顯改善跡象,表明消費端的修復相對積極。
同時,全國多地發布的消費數據也顯示,市場正在逐步回暖。如北京前10個月市場總消費額同比增長15.5%,兩年平均增長2.5%。其中,服務性消費額同比增長17.6%。四川前10個月實現社消零總額1.96萬億元,同比增長18.0%,兩年平均增長6.5%。其中,餐飲收入2756.3億元,同比增長42.6%;商品零售16873.7億元,增長14.8%。河南前10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759.78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餐飲收入294.09億元,同比增長14.8%;商品零售4973.29億元,同比增長9.5%。
數據表明,各地消費狀況穩中有升,餐飲收入保持平穩,汽車類消費降幅收窄。此外,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也有利于居民收入增加、提升消費能力,這對下階段市場增長形成一定支撐。
新模式助力新增長
值得關注的是,消費新模式助力消費增長的作用比較明顯。網絡購物、線上消費快速發展,提升了消費的便利性,也帶動消費規模不斷擴大。今年前10個月,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4.6%,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23.7%。
“線上消費的持續增長,讓更多的業內人士看到了新一代年輕消費群體和消費市場的興起,這種變化風潮是不可逆的。”對于當今的各種消費新趨勢,社交分享平臺小紅書的創始人瞿芳這樣表示。
根據畢馬威聯合阿里云發布的《2021消費者數智化運營白皮書》顯示,新的經濟環境下,新消費增量人群快速涌現,95后、00后消費者占比超過一半。同時,我國“Z世代”消費者擁有不俗的消費能力,尤其在智能家居等消費升級領域表現突出。
這一背景下,消費新模式多樣化發展,購物渠道更加豐富。縱觀當下的電商平臺,除了淘寶、京東等全品類平臺,抖音、快手等短視頻購物平臺,傳統實體商場及超市線上服務,跨境電商平臺、二手交易平臺以及視頻網站會員購物平臺、粉絲群體專屬購物等平臺都在加速興起。
擴容提質進行時
消費市場蘊藏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增強消費引擎動力,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把握發展主動權的關鍵一招。透過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可以看出我國科學統籌防疫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較好效果。
在廣州,天河路商圈正佳廣場正在打一場消費升級戰:不同樓層瞄準不同年齡段消費者的需求,布局海洋館、親子空間等多元消費業態,打造沉浸式消費體驗;在上海,首店經濟、新品消費紅紅火火;在北京,老字號煥發新活力……
此外,舉辦進博會、完善免稅政策等開放舉措也為豐富國內市場供給打開了新通道,促進了消費市場的擴容提質。專家表示,我國正處在消費升級的關鍵階段,未來,醫療、健康、旅游等服務領域的消費需求將繼續擴大。
在看到市場韌性的同時,也要認識到,目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近期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對一些接觸型消費的制約作用還比較明顯。“下階段,要扎實做好疫情防控,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積極增加市場供給,保障居民消費需求得到滿足。”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