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交管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新注冊登記新能源汽車46.6萬輛,同比增長295%。新能源車企近期的產銷快報顯示,一季度新能源車產銷量保持了高增速。業內人士指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已進入可持續發展的新階段。
保有量大增
據公安部統計,截至2021年3月,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551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449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1.53%。一季度新注冊登記新能源汽車46.6萬輛,與2020年同期相比增加34.8萬輛,增長295.20%;與2019年一季度相比增加21.6萬輛,增長86.76%。新能源汽車新注冊登記量占汽車新注冊登記量的6.21%。
新能源車企近期陸續發布產銷快報,一季度新能源車產銷量保持了高增速。
比亞迪產銷快報顯示,產量方面,3月新能源汽車產量為21492輛,2020年同期為12273輛;1-3月累計生產新能源汽車55619輛,同比增長149.22%。其中,3月純電動車產量為13739輛,2020年同期為10428輛;1-3月累計生產39383輛,同比增長116.18%。3月,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產量為6921輛,2020年同期為1352輛;1-3月累計生產14865輛,同比增長333.51%。
銷量方面,3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4218輛,2020年同期為12256輛,同比增長97.6%;1-3月累計銷量為54751輛,同比增長146.72%。其中,3月純電動車銷量為16301輛,2020年同期為10433輛,同比增長56.2%;1-3月累計銷量為38,599輛,同比增長113.14%。
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銷量增長強勁,3月銷量為7085輛,2020年同期為1330輛,同比增長433%;1-3月累計銷量為14781輛,同比增長333.21%。
特斯拉公布的一季度生產及交付報告顯示,特斯拉在全球范圍內生產超過18萬輛汽車,交付近18.5萬輛汽車,打破了特斯拉在2020年第四季度創下的180570輛的交付紀錄,超出市場預期。其中,第一季度Model 3和Model Y交付量為182780輛,Model S和Model X交付量為2020輛。
特斯拉表示,新款Model S和Model X正處于增產的初期階段,Model Y在中國獲得了極高人氣,正迅速提升產能至最高階段。
迎政策紅利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通知指出,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用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充換電服務便利性顯著提高。
業內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車產業是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政府先后出臺了不少激勵政策,從研發、生產、消費、使用以及運營等環節,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2020年12月,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2021年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標準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20%;為加快公共交通等領域汽車電動化,城市公交、道路客運、出租(含網約車)、環衛、城市物流配送、郵政快遞、民航機場以及黨政機關公務領域符合要求的新能源汽車,2021年補貼標準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10%。
2021年2月,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實施計劃(2021—2025年)》的通知。通知指出,將加大本市各類專項資金對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攻關、關鍵零部件產業化和新技術應用的支持力度。支持加氫站、充換電設施、智能路側設施和重大功能性平臺項目納入“新基建”示范。新能源汽車領域相關企業,在臨港新片區內從事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關鍵領域核心環節相關產品(技術)業務,并開展實質性生產或研發活動,自設立之日起5年內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出臺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對燃料電池汽車運行、關鍵零部件應用、加氫站建設及運營等給予補貼。
仍面臨挑戰
中歐基金副總經理、投資總監盧純青表示,我國新能源產業鏈進入了可持續發展的新階段。首先,我國產業鏈完整,技術基本自主可控,已經掌握了部分全球話語權。其次,新能源產業已經接近平價,行業發展從補貼驅動換擋到市場驅動,增長可持續。
盧純青認為,新能源將帶領人類首次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引發新一輪的工業革命。中美歐三大經濟體都在新能源領域加大投入,搶占制高點,預計新能源產業會帶來眾多技術創新。新能源車板塊的長期趨勢已經明確,作為制造業,新能源車長時間維度還是需要關注技術進步、規模、供應鏈能力和品牌等要素。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劉斌認為,創新層面的基礎研究能力薄弱、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創新人才不足,成為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挑戰。
劉斌建議,下一步以專項形式鼓勵行業攻關關鍵核心技術,鼓勵產業鏈核心企業組成跨行業聯盟,構建產業融合發展生態,形成發展合力。同時,推動相關學科建設和專業布局,推動建立跨學科培訓體系。
此外,劉斌表示,應該在制度方面進行創新,加強頂層設計。比如,加大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稅比例、加強國際交流與借鑒、因地制宜進行政策和制度創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