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續發布的基金年報中鮮見當期凈值增長率為負的產品,卻在QDII基金中扎堆,且從去年15.23%的平均收益率來看,大幅跑輸其他權益產品的平均回報。然而今年以來,截至3月29日,QDII基金的平均收益率達2.49%,超過同期主動型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以及債券基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不少基金經理在報告中總結得失時強調,經濟復蘇的預期有望改善QDII投資的現狀,與此同時,基金公司也在今年陸續上報新產品,已有13只新品上報,科技、教育及消費是重點關注的投資賽道。
2020年整體業績不佳
去年,因疫情影響,一度拉低海外市場的投資預期,僅權益投資一項,就讓QDII基金出海遭遇重重壓力,實踐證明,相關QDII基金的2020年整體業績不佳。從數據來看,近期陸續披露的2020年基金年報中,QDII基金當期業績屢屢見負。
據記者統計,截至2021年3月30日,在現有315只QDII基金中,已有217只公布2020年年報,其中有70只當期凈利潤為負,占比超過30%;且從行業分布來看,不少績差基金的側重行業與原油相關。如易方達原油A美元現匯,2020年年報披露顯示,當期凈利潤虧損3.49億元,嘉實原油也同期虧損3.12億元。
有分析指出,僅從原油配置的角度來說,去年大概率不賺錢,亦與當時國際油價整體走弱相關,但遺憾的是,即便是通過持有能源股票ETF以分散風險,最終依然沒有達到策略效果。
不過,QDII基金業績卻在2021年開始回暖,尤其從頭部產品的賺錢效應來說,廣發基金、華寶基金旗下產品超越同期主動管理型股票基金和混基龍頭。有觀點認為,疊加海外抗疫實效,原油價格的提振為全球產業鏈注入量價提升的新機遇,但市場依舊呈現出明顯的分化態勢,經濟企穩的確定性直接影響企業盈利狀況的改善以及投資業績的修正。
超半數產品錄得正收益
事實上,在原材料上漲助推下的順周期行業業績改善預期早已在股市體現,并在A股創造財富效應,海外市場亦如此,從目前的QDII基金表現來看,年初至今超半數的產品錄得正收益,與石油相關的資產幾乎全部收漲。
Wind統計顯示,截至3月29日,全市場315只QDII基金中有192只在年內實現凈值增長率為正,其中華寶標普油氣A人民幣漲幅41.67%位居區間漲幅榜首;最低的為華夏恒生互聯網科技業ETF-16.08%,亦優于其他主動管理型權益產品的區間最低收益。
值得關注的是,從平均業績來看,這315只QDII基金從年初到3月29日的凈值增長率均值(算術平均)為2.48%,超過同期主動管理型股票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的-3.55%和-2.43%,即便是主動管理型的債券基金在今年有所起勢,但從0.41%的同期回報均值來看,依然不可與同期QDII基金媲美。
需注意的是,由于此類基金在去年業績蕭條,多數基金在去年四季報時規模已很小,如易方達基金旗下的中證浙江新動能ETF聯接基金、易方達香港恒生綜合小型股各份額規模在去年四季報時合計均已下探至3000萬元以下;大成恒生綜合的總規模也在去年四季報披露時錄得1405萬元。
有分析指出,出于避險的考量,投資者在逆境贖回無可厚非,但立足當前全球經濟復蘇的趨勢向好,一些關鍵行業的配置亦迎來低吸機會。如諾安油氣能源和上投摩根全球天然資源,Wind統計顯示,前者2020年收益率為-39.58%,但規模卻在2020年從0.82億元升至7.82億元;后者同期收益率-7.75%,但規模卻從0.86億元升至1.50億元。
可見,高成長性賽道的投資機遇存在階段性布局價值,而今年以來,也有10家基金公司布局新的QDII產品,從行業側重來看,科技、教育及消費是重點關注的投資賽道。其中,廣發基金旗下的廣發全球科技三個月定開A人民幣和博時基金旗下的博時恒生醫療保健ETF已發行成功,其余11只產品均已上報,兩只等待發行的產品均來自華夏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