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險企2月份保費悉數出爐,為觀察今年以來的保險業情況提供了最新切片。前2個月,五大上市險企合計實現保費7141億元,同比增長6.26%,增速與1月份持平。
一般而言,壽險公司在每年1月份的沖勁是最強的,2月份的增速會適當減緩。上述數據也符合這一規律,5家壽險公司2月份增速環比1月份有所放慢。今年2月份上市險企能夠保持1月的增速,主要靠財產險帶動。數據顯示,在去年基數較低情況下,3家上市系產險公司2月的增速較1月份有明顯改善。
多家研究機構認為,保險板塊資產端和負債端向好,疊加估值處于歷史較低位,因此有望迎來估值修復。
平安保費降速環比收窄
1~2月,五大A股上市險企保費增速不一。其中,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分別有11.40%、11.45%的增長,增速領先;中國人保、中國太保(不含健康險)增速分別為9.58%、8.84%,增速也較高。中國平安各子公司保費合計1809億,同比下滑4.43%,仍是五家之中唯一下滑的,不過相較1月份,降幅已經收窄。
中國平安在互動平臺上曾就1月份的保費下滑向投資者做出解釋,“2021年1月各子公司原保險保費加總同比下降5.54%,主要受壽險保費和產險保費同比下滑影響。”
中國平安表示,平安壽險原保險保費下滑因續期保費下滑導致,主要原因是公司近年主動調整,2019、2020年開門紅規模縮減;同時,此前出售的3/5年繳費期保單繳費完畢。而平安產險保費下滑,主要則因車險費改實施以及信用保證險收費方式調整所致。
從前2個月來看,平安壽險及健康險個人業務實現保費1336億元,同比下滑3.66%,主要是受續期業務下滑所拖累,續期保費為904億元,同比下降14%。事實上,平安的個人新單業務保費有接近三成的增長,增長29.5%達到432億元,成為今年業務的亮點。
財險2月大增
從產壽險條線看,今年1月和2月,人身險和財產險的增速經歷了“換位”。人身險公司在1月份的開年表現超出預期,增長是普遍基調,財險則僅勉強實現增長。多數分析人士認為,今年是車險綜合改革實施后的首個開年,在車險保費下滑20%的預期下,財險公司總體實現保費增長已屬不易。
進入2月份,財產險公司在1月低迷增長之后,開始實現高速增長。由于去年2月受疫情影響保費基數較低,今年自2月份開始,其他險種較去年同期的較高增長彌補了車險的負數效應,保費增速有所提升。
其中,人保財險1~2月保費807億元,同比增長7.6%;太保產險(含太平洋安信農險)保費268億元,同比增長10.6%;這2家公司的增速環比1月份都提高了5個百分點以上。平安產險保費428億元,同比下滑10.6%,下滑程度較1月份的13%也已明顯好轉。
從2月單月看,人保財險保費276億元,太保產險保費81億元,兩家公司2月單月保費同比分別大幅增長22.7%、24.4%。
財險公司保費增長,主要來自意外健康險、農險業務的增長帶動。以公布數據的2家公司來看,1~2月,人保財險的車險保費下滑6.3%,平安產險的車險下滑12.8%;人保財險的意外健康險增長33.4%、農險保費增長38.5%;平安意外健康險增長20.6%。
值得關注的是,平安產險2月單月的車險保費為91.76億元,相較去年2月份同期,已實現0.71%的增長。
保險板塊迎來修復時機
在負債端走入增長階段的同時,保險的資產端也迎利好。多家研究機構認為,保險板塊當前歷史低位將迎來確定性的估值修復時機。
方正證券非銀研報認為,年初流動性釋放后貨幣政策恢復常態,長債利率企穩,增厚再投資收益,美國國債加息,國內債市有望繼續保持向上態勢,利好險企固收類資產投資收益。
同時,權益市場的溫和活躍也助推保險利差益擴大。當前保險行業對應2021年PEV估值僅0.6~1倍,而當前行業處于由負周期向正周期跨越時段,對應歷史估值中樞0.9~1.3倍,有近30%的修復空間。
國泰君安證券非銀團隊也認為,當前保險板塊資負共振,資產端在經濟復蘇主線下,預期長端利率有所回升,利好新增及再配置資金的投資收益超預期;負債端在1月末重疾定義切換和疫情防控效果凸顯的背景下,預計保險公司的開門紅情況將延續恢復性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