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消息 據韓聯社報道,經合組織和韓國統計廳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韓國今年1月食品價格同比上漲6.5%,在經合組織成員國中排名第4,是成員國平均漲幅的兩倍多。而今年2月份的漲幅更高,達到9.7%,刷新2011年8月以來新高。其中,大蔥和雞蛋的售價同比分別上漲227.5%和41.7%。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最新報告也顯示,2021年2月全球食品價格指數平均為116點,連續第9個月攀升,創下自2014年7月以來的最高紀錄。據《日經中文網》報道,以在亞洲大米出口市場存在感較強的泰國為例,當前該國5%破碎米出口價格為每噸537美元(約合3506元人民幣)。據悉,2020年4月泰國大米曾一度漲到每噸567.5美元,創下7年來最高紀錄,之后緩慢下跌,現在又再次上漲,價格一直降不下去。
另據調查公司Refinitiv統計,2月上旬越南5%破碎米的出口價格達到每噸512.50美元(約合3374元人民幣),創出2011年12月以來的高點。
世界各國政府推出的經濟刺激計劃和低利率環境,為全球經濟復蘇提供了較好的社會環境,全球制造業正在出現繁榮景象,但同時也帶動了全球通脹預期抬升。
當地時間3月6日,經過24小時不間斷的馬拉松式談判,美國參議院批準了拜登政府提出的1.9萬億美元救助方案。下一步,眾議院將在當地時間9日再次對修改過的法案進行審議。
東吳證券此前在研報指出,2021年美國經濟復蘇的預期加速升溫,疊加流動性寬松,預計將推動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上行。這預示終端消費品將跟著漲價,美國有可能迎來大通脹。
據CNBC3月7日報道,美國穆迪分析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贊迪(MarkZandi)認為,華爾街明顯低估了通貨膨脹再次席卷而來的嚴重性,他警告稱,這將對市場的每個行業都造成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