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抑了一年的文娛消費熱情集中爆發,首先體現在電影票房,春節檔78.2億元票房創造中國影史紀錄。上海則以3.66億元票房大幅領先,位列春節檔票倉城市榜首,較2019年漲幅逾四成。
就地過年利好電影票房收入。燈塔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2021年春節假期,上海購票占比高于全國平均值,達到75.1%。大年初一,上海單日票房即破8000萬元領跑全國,并刷新了上海單日票房紀錄。
年前做春節檔分析的時候,UME影城上海新天地店和寶山店店長陳龍的心情還是有些忐忑。貓眼研究院發布的《2021春節檔前瞻》顯示,2019年春節檔,觀眾流出人數城市中,上海僅次于北京位列第二。2021年春節檔,這兩家影城票房表現均超出預期,UME影城新天地店票房同比上漲將近70%,UME影城票房突破7000萬元,比2019年春節檔提升27.14%。
陳龍觀察到,今年春節期間與往年相比,上午場、午夜場上座率表現亮眼,影城也調整策略,增加了早場和午夜場的排映。他向第一財經分析,一方面更多流動人口留在本地,帶動了上海夜經濟消費,看電影又是文化消費中的剛需,非黃金時段的上座率自然上浮;另一方面,根據疫情防控指南,上海影院有75%的上座率限制,黃金時段沒買到票的觀眾,就會選擇錯峰觀影,購買早場或者午夜場。
因此票價不僅是“史上最強”,也是“史上最貴”。燈塔研究院報告顯示,今年春節檔票價漲幅最高的城市中,上海位列第四,漲幅為24.9%。一些大熱影片黃金時段票價高昂,卻一票難求。實際上,電影票價上漲并不是第一次引發爭議,2019年春節檔,“看電影自由”也被廣泛討論,當年春節檔票價上漲12%,勸退了不少觀眾,觀影人次比2018年減少1500萬,為近五年觀影人次首次下滑。今年,在票價普漲的情況下,春節檔觀影人次創造新高達到1.6億人次,比2019年增加3000萬。
為影視行業打上一針強心劑
資深電影發行人吳鶴滬從事電影行業數十年,在他記憶中,時常有人跳出來指責電影票價太貴。吳鶴滬向第一財經分析,不是電影票價越低越利于產業發展:“電影生產也需要資金支持。人們看到片子質量好,看電影的欲望就會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提高價格,觀眾反彈不大,還能增加收入。其實也可以看到正月十五一過,票價自然下降,這就是一種市場選擇。”事實上,春節檔過后,多數影院普遍向下微調價格,滬上多家影院經理向第一財經表示,節假日期間,影院都會根據市場走勢做適當的價格調整。
在陳龍看來,隨著人們的消費升級,低價策略實際上并不適合所有消費人群,優質優價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票價對應的是匹配的觀影服務、放映質量、觀影環境等等,觀眾認可影院的服務,就愿意買單。技術升級、提升服務是影院的核心競爭力。”基于這樣的判斷,去年8月,UME影城新天地店重裝開業并引入目前上海最寬的一塊Onyx 4K銀幕,其在色彩、亮度、分辨率、清晰度等方面的表現大幅提升觀影體驗。今年春節假期間,這塊銀幕對客流的拉動效應明顯,獲得全國Onyx影廳單廳春節檔票房冠軍,同時UME影城新天地店也成為全國春節檔單銀幕產出第八名。
優質充足的內容供給是吸引觀眾、促進消費的基礎。多元、豐富的影片供給,涵蓋各個圈層的觀影人群,滿足不同觀眾的觀影需求,今年春節檔從片源、票房等方面給過去一年處于焦灼中的影院打了一針強心劑。中國票房影史前五名將很快被國產大片包攬,《你好,李煥英》以43億元票房超越《復仇者聯盟4》位列第四,《唐人街探案3》超越《復仇者聯盟4》也只是時間問題。陳龍對今年的電影市場很有信心,“對中國電影市場尤其是國產電影,我們抱有很大希望”。
疫情常態化防控下,諸多院線、影院都在探索新的消費增長點。在影廳禁止飲食的防控要求下,影院及時調整產品結構,開發新的盈利空間。往年,春節檔賣品主力是爆米花等食品,今年,《唐人街探案3》的盲盒、筆記本,牛年公仔,《熊出沒》系列公仔等文創類產品都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以往春節檔文創類產品銷售額占比11%左右,今年占賣品銷售額近50%”。陳龍說。
城市力突顯
電影院里從來不只有電影。上影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健兒日前透露,今年是上海影城建立30周年,它將被改建為上海電影藝術中心,打造成多元業態文化商業綜合體,融入多種創新理念,通過多元消費力延伸電影產業鏈。上影股份自去年開始的改革成效顯著,據統計,上影股份旗下聯合院線春節檔表現不俗,總票房突破5.5億元,同2019年春節檔相比,總票房增長130%,觀影總人次增長109%,上座率增長115%。
百年歷史的產業,在遭遇流媒體沖擊和疫情侵襲的時刻,在中國市場爆發出強勁的生命力。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截至2月24日11時,2021年度全國院線電影總票房已經突破144億元(包含預售)。中國電影市場的熱度引發多家外媒關注,《紐約時報》報道稱,中國票房收入的迅速增長為全球電影行業帶來了希望的信號。《好萊塢報道》則將中國電影行業的復蘇視為全球電影戲劇行業的看漲指標。
對于春節假期上海的亮眼票房,吳鶴滬并不意外,上海這座城市的文化生活歷來活躍,歷年春節檔上海都表現不俗,今年就地過年的號召下,經濟發達城市的人口紅利凸顯,上海尤其突出。“上海影院數量最多、觀影人口眾多,壓抑了這么久的觀影熱情,加上影院的社交屬性、沉浸式體驗、集體共享的特性也是現在年輕人向往的娛樂方式。”
電影之外,展覽、演出、閱讀、旅游……線下線上,上海春節假期文化消費精彩紛呈,預示著一年的好光景。上海市文旅局數據顯示,春節期間,上海重點文化場所累計接待游客131.59萬人次。其中,對外開放的35家美術館舉辦展覽78場、公共教育活動36場,接待觀眾5.1萬人次,同比恢復36.4%;全市開放的77家博物館舉辦臨時展覽42場,接待觀眾30.89萬人次,同比恢復51.86%。
上海博物館推出“中韓牛年生肖文物交流展”;劉海粟美術館推出“劉海粟和他的黃山寫生展”線上導覽;上海文廣演藝集團旗下院團和劇場為觀眾準備了線上線下的文化大餐,8天的文化演出吸引1.2萬人走進劇場,“藝起前行”線上展演活動播放總量超過15萬次;中華藝術宮推出的海派民間藝術展集金山農民畫、嘉定竹刻等地方非遺展示為一體,充滿文化韻味;滬上60家實體書店、出版業的從業者聯手推出80場線上線下聯動的公益活動,為上海市民獻上牛年第一場閱讀好時光。
今年,上海還將增添更多富于吸引力的文化新地標,其中包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位于上海的分館UCCA Edge。展館將于5月揭幕,開館展“激浪之城:世紀之交的藝術與上海”將目光投向上海,審視這座城市和文化生態發展所取得的成果,理解上海這座城市在全球藝術前沿所蘊含的開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