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突然其來的新冠疫情將醫療健康行業推向了關注的浪尖。在數字化醫療的新趨勢下,7月8日,波士頓咨詢攜手騰訊聯合發布了《2020數字化醫療洞察報告》,針對數字化醫療生態相關方做了調查。調查顯示,新冠疫情催化了數字化醫療發展的加速,未來,在政策和產業需求驅動下,數字化醫療的潛力可期。
因為疫情,對數字化醫療的關注激增
跟隨疫情的發展,互聯網+用戶對數字化醫療話題的關注度也在今年突然升溫。據波士頓咨詢引用的騰訊大數據分析,在今年疫情爆發初期,數字化醫療的輿情聲量較疫情前關注度激增11倍,隨著3月疫情生活常態化后,輿情聲量有所回落,但仍然穩定在疫情前關注度的3倍水平。
數字化醫療作為疫情后的突出趨勢,一方面,政策在推動產業發展,另一方面,醫院和醫生方也在做醫療上線和遠程服務的嘗試。波士頓咨詢的數據顯示,在疫情前,我國約有170家公立醫院可以提供互聯網醫院服務,到疫情后,截止至5月,此數據達到了1000家。而從區域來看,目前,已有黑龍江、寧夏、山西、四川等10個省份實現區域化的互聯網醫院平臺。
而從互聯網用戶的角度來說,近年來,線上醫療用戶數量也經歷了明顯的攀升。根據波士頓咨詢和騰訊大數據的分析,從2016年到2019年,互聯網數字化醫療用戶增長明顯,每年以超20%的增速增長。截至2019年,我國互聯網生態中約有6.2億數字化醫療用戶,人數環比2016年增長了一倍,總占互聯網用戶的近7成。
根據報告,自2014年至今,在深化醫改和“互聯網+”趨勢的雙重推動下,我國數字化醫療的發展總共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在2014年-2017年的初期階段,數字化醫療以探索為主,尚未有太多火花。到2018年-2019年為進一步探索階段,政府發布9項政策明確鼓勵互聯網醫院試點和實現患者在醫院線上平臺問診。而以2020年疫情為節點,作為第三階段,政策覆蓋“醫療”“醫藥”“醫保”的三個環節聯動。其中,最值得一提的點在于,在今年,政策明確了要對線上醫保支付實現打通。
“疫情期間,有一個很重要的突破,就是對醫保系統的接入”。波士頓咨詢全球合伙人吳淳對《第一財經》YiMagazine說道,“之前線上的醫療都是百分之百自費的支付,這也把大部分慢病,或者對醫保依賴性比較強的病人,擋在了線下”。 吳淳認為,醫保環節的打通將是醫療線上全能化實現的關鍵一步。
疫情期間,“隔離”中的消費者們被迫選擇了線上醫療服務,這也推動了數字化醫療在疫情期間的發展。但是疫情過后,有多少線上醫療服務產品可以持續保留下來,將跟醫保系統如何與線上接通息息相關。
數字醫療化下的消費者
除去宏觀的趨勢外,波士頓咨詢的報告還對數字化醫療消費者做了調查。報告顯示,在數字化醫療的四個主要場景(了解信息、遠程問診、線上購藥、疾病管理)中,“了解信息”場景在消費者中的滲透率已超六成。“這說明大部分消費者都需要了解信息。”吳淳表示。而“遠程問診”、“線上購藥”和“疾病管理”場景的滲透率均有潛在的提升空間,其中“疾病管理”的滲透率不足一成。
吳淳分析,這跟醫保系統此前未接入線上有關。“醫保對線上購藥和疾病管理有比較大的影響,暫時的線上購藥,也許消費者會愿意,但是長期的線上購藥和疾病管理的話,肯定還是愿意用醫保支付結算,”吳淳說,“因此,之后疾病管理的數字化是否有更多的突破,得看醫保的支持力度有多大多強”。
此外,吳淳還提到,專業性也是未來能實現“疾病管理”數字化的重要因素。“像‘了解信息’這些場景,針對度可能沒有那么高;但是‘疾病管理’對專業性的要求會更高,除了增強消費者的信任度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對于疾病情況的個體化,要求也更多”。吳淳說道。
此外,對于“疾病管理”這一板塊,報告顯示,在全部消費者中,慢病和重疾患者對疾病管理的服務需求高,但前者的滲透率只有后者的一半。“對于重疾的病人來說,疾病管理得好,壽命就更長,所以他們的支付意愿就更高,更關注疾病管理。而慢性病人,他們的病是時間周期拉得更長,因此他們對自身疾病管理的急迫性沒有那么強,從他們個人的認知來講,這方面會更欠缺一點。”吳淳說道。報告稱,疾病管理這一醫療場景在實現數字化醫療的潛力高,但仍然有待未來挖掘。
根據報告調查結果,40%的用戶偏好根據場景不同選擇不同的平臺。舉例說來,消費者在“遠程問診”的醫療場景中,會選擇“專業問診類平臺”、“綜合性醫療平臺”或者“醫藥電商類平臺”。但是在“疾病管理”的場景中,則可能會選擇聚焦疾病本身的“專業疾病管理平臺”。
報告稱,尚未有平臺能在所有場景中滿足用戶的全部需求。同時,報告還發現,在所有的醫療場景中,7成以上的消費者使用2個以下的平臺。這也說明,消費者在確定自身需求和選擇后,會在同一場景固定使用1-2個平臺。
“這是體現‘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的重要性。”吳淳說道。吳淳所說的“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即是指不同的平臺各有特色,以此來滿足不同消費者群體的需求。這也是體現數字化醫療跨場景的特色。
疫情的到來打破了社會發展的節奏,但從數字化醫療行業的角度來看,無論是在政策支持、模式與服務的創新,或者消費者的意識與認知方面,都迎來了難得的歷史拐點。特別是對于中國來說,在吳淳看來,中國的互聯網行業發展迅速,這也為國內數字化醫療的提升提供了支撐基礎。
“現在中國的政策推動力非常強,另外,中國互聯網的配套設施,比如說微信,這些大的平臺,包括線下配送的這些服務,都很有優勢。因此從全球來看,中國在醫療層面的數字化,是走在前面的。”吳淳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