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公司今年的出口額原本可以做到600萬美元,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海外回款賬期拉長好幾個月,資金壓力陡增。”江蘇一家外貿型小企業負責人表示,雖然已抵押房產進行貸款,但資金仍有缺口。
“6月份,在相關部門的幫助下,公司成為‘蘇貿貸’的獲益者,大概一周左右就獲得了100萬元貿易融資。”該負責人介紹,貸款無需抵押,僅憑企業信用、海關出口記錄就能辦理。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中小企業帶來不少困難和挑戰。但從年初開始,來自多個部門一系列的金融支持政策措施,讓不少中小企業感受到融融暖意的同時,相關金融數據也是“暖意盎然”,機構預測,即將公布的6月份金融數據有望繼續延續回暖走勢。
多位業內專家及分析人士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上半年,貨幣政策工具及時、精準滴灌實體經濟,政策傳導效率(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不斷增強。預計下半年,在總量適度寬松的基礎上,將通過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加大定向寬松力度以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
上半年政策效果明顯
“從上半年市場整體反應來看,貨幣政策無論是出臺時機、節奏,還是政策效果,都基本滿足了實體經濟發展需要。”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王有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從融資供需匹配度來看,今年央行推出了多項政策工具支持實體經濟恢復,包括推出1.8萬億元的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實施3次降準,加大逆回購和公開市場操作規模等措施,確保市場流動性保持相對充裕。
從二季度金融數據來看,M1、M2、社融以及人民幣中長期貸款等指標,無論是規模還是增速均較過去幾年有明顯改善。隨著貨幣政策工具不斷發力,各類經濟指標出現邊際改善,特別是PMI指數逐漸恢復到50以上,顯示實體經濟得到了較快恢復。
從價格來看,年內央行通過下調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逆回購、再貸款再貼現等利率,不斷引導市場利率中樞下行。今年以來,1年期LPR利率已下行30個基點,4月新發放的普惠小微貸款平均利率較去年底下降0.77個百分點,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明顯下行。
“從結構上來看,貨幣政策在扶持受疫情影響比較大的民營經濟和小微企業方面,做得比較好。”王有鑫認為,央行創設了一些直達實體經濟的政策工具,比如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等。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貨幣研究室主任費兆奇告訴本報記者,今年以來的貨幣政策操作具有非常明顯的逆周期調節的特征,從總量、價格等方面的數據變化來看,貨幣政策的傳導效率(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不斷增強。
結構性工具將持續發力
下半年第一天,央行再放大招:自7月1日起下調再貸款、再貼現利率。這已是央行今年以來第二次下調再貸款利率。
“今年下半年,在總量適度穩定的基礎上,貨幣政策將繼續加大對結構性工具的使用力度。”多位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東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付鵬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下半年,央行要更多在結構性政策上作努力和穿透。因為“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能夠極大提升企業獲得感,提高融資效率。
對于具體使用哪些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王有鑫認為,央行可以通過擴大抵押品規模,針對某一特定的需要扶持的領域推出專項再貸款工具等方式,引導商業銀行將資金投向薄弱環節。此外,監管機構還可以考慮調整金融監管措施,適當提高監管容忍度,給予商業銀行監管達標一定寬限期,引導商業銀行增加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事實上,2014年以來,結構性貨幣政策便逐步成為央行常態化的調控手段。”費兆奇分析說,主要原因在于:首先,當前多層次、廣覆蓋、差異化的金融體系尚未形成,金融供給缺位和錯位現象較為突出,小微、“三農”、綠色金融等薄弱環節的金融供給明顯不足,需要通過定向寬松貨幣政策加大信貸支持力度。
其次,結構性貨幣政策是當前基礎貨幣投放機制的有效補充。央行在公開市場投放基礎貨幣時,只有一級交易商才有資格直接與其進行交易,然后一級交易商再將流動性投放給中、小型商業銀行和非銀金融機構。這種操作模式導致人民銀行對第二個層次的流動性投放影響較為有限,這也是國內金融市場在近年時常出現流動性分層,以及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一個潛在原因。
“在當期疫情和經濟下行的背景下,一方面,穩就業是第一要務,而中小企業是就業的主要‘載體’;另一方面,在經濟下行期間,中小企業由于風險等問題往往遭遇‘融資歧視’。”費兆奇表示,為此,央行有必要加強包括再貸款、再貼現在內的結構性政策工具的使用,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
關注政策“后遺癥”
值得關注的是,央行行長易綱在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疫情應對期間的金融支持政策具有階段性,要注重政策設計激勵相容,防范道德風險,要關注政策的“后遺癥”,總量要適度,并提前考慮政策工具的適時退出。
從當前全球市場來看,國際貨幣政策極度寬松,市場流動性充裕。“在這種情況下,貨幣政策除需關注經濟的恢復發展外,還要考慮外溢效應,如是否會引發資本市場過熱、宏觀杠桿量再次飚升等問題。”付鵬表示。
“因此,在實際操作中,要切實把結構性工具、專項再貸款直達實體經濟的政策用好、用對。”王有鑫認為,金融部門在進行貸款發放時,要對業務和經濟活動的真實性進行嚴格審核,同時加強對企業的貸前貸后管理,確保資金真正進入實體經濟。
另外,監管部門要加強對信貸資源流向的統計和監控,避免資金流向股市、房地產等領域,貨幣政策要隨市場變化進行適時、靈活的調整。6月,貨幣和金融監管政策已有一定調整,體現在公開市場凈投放貨幣大幅減少、SHI? BOR隔夜拆借利率有所抬升、金融監管政策邊際收緊,對結構性存款、場外配資、私募基金等領域的違規行為進行了整治。
王有鑫表示,這說明政策調整已經體現出靈活性和前瞻性,而且操作更有經驗。因此,預計市場不會出現太大的波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