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經濟秩序正逐步恢復,被暫停的線下消費場景逐步重啟。
重啟之后,典型線下場景的恢復程度究竟如何?不同城市、不同場景是否存在不同特點?能否在行為表現中感知到些許背后的心態和動因?日前,友盟+聯合高德地圖、銀泰百貨等打造了《消費恢復趨勢觀察》報告,洞察線上線下行為大數據,探究消費恢復的趨勢。
線下餐飲逐漸恢復,各主要城市的恢復指數形成一定梯度,新一線城市的外食熱情略高于北上廣,杭州、成都、西安、深圳更快擁抱線下餐飲。
宅在家中被迫下廚,廚房成了人們的新樂園,即使現已復工,菜譜類App仍有較高留存,開火做飯成為了認真生活的表現之一。
各地復工進度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人們對公共交通的信心仍然在回升中,打車/叫車出行的消費升級體現出了一定“棘輪效應”。與此同時,走高的線上汽車資訊關注度和線下汽車銷售客流熱度共同預示了人們較強的購車意愿,前期被壓制、被延遲滿足的需求開始消化。
盡管不少剁手黨在疫情期間習慣線上消費,但線下商超獨特的體驗優勢,使其依然是消費者回歸線下正常生活的熱門目的地。生活非必需品的購物消費,借節假日之機得到了明顯回升。
以銀泰百貨的數據為例,商家活動和消費券發放的雙重拉動作用,有效拉動了門店客流。
除了在出行方面表現出的謹慎小心,人們對身體強健和心理健康都有更明顯的關注和追求。就像是做了一場瑜伽,在放緩甚至停擺的世界里,注意力終于聚焦在自己的呼吸上。2月全民宅家以來,運動健身類App使用熱度持續攀升,天氣轉暖進一步鞏固了利好態勢。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而今年的春暖花開,讓家門口那些“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小公園都顯得格外好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