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市場震蕩,但部分機構人士紛紛表示,隨著我國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的不斷完善,市場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發生轉變。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由于A股估值處于歷史底部位置,大幅下挫的可能性不大,基本上是在底部震蕩,維持盤整的格局,結構性的行情依然非常明顯。”
上投摩根研究驅動基金擬任基金經理朱曉龍也認為,全球市場比較來看,A股估值目前相對較低,在全球范圍內仍有較大吸引力,是長線布局的較好時機。數據顯示,截至4月30日,滬深300估值僅12倍,遠低于海外其他主要市場。隨著中國政府財政與貨幣政策的持續推出,將繼續為經濟逐步走出低谷創造有利條件。今年將密切關注疫情拐點及對全球經濟影響,結合國內政策實施、復工復產進展及市場情況,重點關注非銀金融、建筑材料、醫藥生物、銀行、食品飲料等行業板塊投資機會。據了解,上投摩根研究驅動股票型基金將由公司研究總監朱曉龍傾力擔綱,將基于公司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構建組合,并動態調整。
市場人士分析指出,長期來看,新能源行業前景可期。一方面,能源結構轉型是大勢所趨,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是不可逆的過程。目前,我國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的滲透率仍較低,行業整體發展空間大。經過多年支持和發展,國內已涌現出一批全球領先的龍頭公司,如今我國光伏產業鏈在全球已具有絕對優勢,新能源汽車銷量在全球的占比也非常高,行業加速替代的趨勢已經形成。
建信基金權益投資部執行總經理、建信新能源行業基金陶燦指出,新能源行業投資價值顯著,但對個人投資者而言,進場布局也并非易事。新能源涉及細分領域多且產業鏈長,又由于是新興成長行業,業績波動難免較大,所以投資者不妨借助專業投資者優勢,通過主題基金進行配置。建信新能源行業基金聚焦新能源行業,主要布局新能源汽車、光伏、風電、核電等不同新能源行業。在細分行業和個股的選擇上,該基金也將充分發揮主動投資優勢,通過對不同板塊成長階段和政策周期差異的理解和把握,積極尋找優質龍頭標的,力爭獲取超額投資收益。
對于科技領域,工銀瑞信權益投資部權益投資部張繼圣認為,疫情對A股沖擊已經過去,市場存在結構性機遇,未來科技領域成長空間巨大:第一,政策層面,國家對相關科技創新行業支持力度都很大,科創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也獲得較大助力;第二,科技企業正在日新月異發展,以最受關注的研發投入為例,目前科技企業的創新研發投入上升迅猛,部分公司的研發費用甚至占收入兩三成;第三,不少科技領域的應用開發,中國和美國屬于同一個起跑線上,后續空間巨大。
張繼圣表示,國內科技創新部分企業已經顯現出良好的成長性,如疫情讓在線辦公的需求大幅增加,對相關企業來說就產生了一個新的成長來源;還有半導體設備企業,在向精細制成發展的過程中,隨著產品落地,單價、份額、出貨量的提高,也會讓企業的業績顯現出成長性。
談及科技行業中看好的細分領域,張繼圣表示,如電子元器件、半導體、計算機、傳媒等都非常看好,今年各有各的機遇。“比如電子元器件,受益于5G相關的微小化規格等存在較好機遇;如今年受疫情的影響,讓計算機IDC資料中心的建設更加速在進行,給計算機行業帶來了硬件建設、軟體服務等多方面機遇;此外,5G給游戲領域也帶來更大機遇。”
對于科技股波動,在張繼圣看來,“只要行業有持續成長的動力,下跌往往意味著買點。重點并非看是否是風口或者熱門,核心是判斷成長的持續性。”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無論在傳統產業,還是在新興產業均存在大量基本面優秀、盈利質量高且具有長期持續成長潛力的上市公司。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