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經濟是悅己經濟下的一個次生產物。”活得不如狗,正在變成現實。
回憶一下,你家馬桶多少錢?大概率不會超過5000塊。而淘寶上,一套號稱全進口的智能寵物廁所售價是多少呢?5867元。再比如,疫情之后胖了三圈的你要減肥,大概率是辦張卡去健身房擼個鐵。而現在,有些鏟屎官為了讓“主子們”減肥,除了幫他們購買更健康的減肥口糧以外,還會為他們配個跑步機或者約一堂私教課。根據《2019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中國人均單只寵物狗年消費已經達到6082元,同比增長9%;人均單只寵物貓年消費金額為4755元,同比增長10.3%。這個數字并沒有阻擋養寵大軍的不斷壯大。
2019年,全國城鎮養寵(犬貓)人數已達6120萬人,比上年新增了472萬人。而在淘寶,2017年時,購買貓狗的人數約在500多萬,2018年增長到700萬左右,到了2019年,這個數字快速增長到1200萬左右。
淘寶寵物行業專家遠霽認為,快節奏的城市中,養只寵物可以起到舒緩緊張情緒的作用。受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經濟普遍低迷,具備神奇治愈能力的“它經濟”卻未受影響,甚至還有逆流而上的趨勢。
寵物經濟3.0
不算小時候和父母一起養的狗,Amy獨立養狗已經17年了。在Amy的生活里,家里的狗狗早已從最初的寵物角色,變成了家庭成員。
Amy養的第一條狗叫樂樂。一開始,她和大多數寵物主一樣,只是單純地喜歡小動物,想養條狗陪伴自己。但隨著相處時間的增加,她和樂樂之間的情感依賴越來越強,而她也愈發感覺到自己對狗狗的那份責任。為了給樂樂找個伴兒,Amy又養了一只拉布拉多,取名美元。
2017年,已經15歲的樂樂生病住院,Amy前前后后花了兩萬多元,但最終樂樂還是去了狗天堂。為了給自己留點念想,Amy選擇將樂樂火化,骨灰至今還放在家里。去年,她又養了一只名叫棒棒的柴犬給美元作伴。現在Amy和老公,除了工作和正常的社交之外,生活重心就是圍繞兩只狗狗轉。常規開支是日常的主糧、牛奶和零食,差不多每只狗每個月需要1000塊左右,還有一項大的開支就是旅游、寄養和就醫。
Amy說:“狗狗老了以后,醫療方面的開支會大幅增加,一個月1000元打底,我現在每年給美元預留一萬元的醫療基金。”像Amy這樣的寵物主并不少見。“在淘寶,貓的主糧客單價大概在200元左右,貓罐頭的客單價在100元左右,售價從十幾元到幾十元的小罐頭,成了貓主子和鏟屎官每天互動的按鈕。”遠霽說,寵物3.0時代,寵物食品方面的花費只是日常剛需,除此以外的其他花費才是區別于1.0和2.0時代的重要特征。在他看來,中國寵物經濟的1.0時代,人們養寵物只是一種工具性的需求,比如養狗看家護院,養貓捉耗子。到了2000年左右的2.0時代,人們養寵物是希望能和自己互動。
2015年以后,寵物經濟進入到3.0時代,寵物地位大大提升,寵物主們已經變身“鏟屎官”,而寵物則搖身變成了“主子”。人們對于寵物需求的不同,成就了寵物行業的自我迭代和升級。最明顯的一個變化就是,在2015年以前,淘寶上寵物相關的店鋪主要銷售的是寵物糧和一些寵物用品。2015年之后,一些傳統意義上小而美的,有設計和調性的產品開始冒了出來。“淘品牌”的誕生,更是直接促進了淘寶寵物經濟的發展進入百花齊放的新階段。
淘寶上就有一家名叫“春風大小喬”的原創寵物館,主要出售以寵物為主角的原創古風服飾。店主吳秋喬是個90后,從小喜歡給娃娃做衣服,工作后又養了只貓,于是萌發了給貓設計服裝的念頭。因為喜歡古風,吳秋喬小試牛刀設計了一款寵物漢服,受到許多貓友的喜歡。在大家的慫恿下,去年,她辭職在淘寶上開了店。她至今都記得,剛開淘寶沒多久,有一個客戶一下子把店里僅有的四款衣服全部拍下,嚇得她以為出了什么問題。后來和客戶溝通的過程中才知道,客戶在廣東開了間貓咖,店里貓咪一貓一件。
“很多寵物主們都會有自己的圈子,我店里的衣服很多是靠寵物主們的口碑傳播,最夸張的是有一個寵物圈里‘貓’手一件我家的衣服。”吳秋喬說,這些寵物主對于衣服的價格、物流的時間不敏感,但是對于面料、設計以及舒適度等非常在意。
顯然,寵物經濟進入3.0時代之后,鏟屎官們給自家主子們添置裝備的樣子,和人類老母親為神獸買單的姿勢別無二致。
漫長的產業鏈
隨著寵物主數量的快速增長,寵物產業鏈也在不斷成熟。
在整個寵物產業鏈上,大致可以分為上中下游三個部分。寵物鏈的上游主要是活體交易,中游則是整個寵物經濟最為活躍的部分,包含了寵物的食品、用品、玩具、服飾等品類,下游則以服務為主,包括寵物美容、寄養、寫真、醫療、保險以及殯葬等。這個產業鏈,基本與寵物們“生老病死”的生命周期一致。
相對而言,上游和下游比較低頻,位于中游的寵物食品、用品因處于極度剛需的環節,企業間的競爭最為激烈。在寵物食品方面,近幾年國產品牌的崛起,打破了過去進口品牌壟斷的局面。特別是狗糧,狗狗食量通常比較大,國產品牌更容易依靠高性價比打開市場。
一貓一狗一世界
今年四月份,三只松鼠正式對外宣布,將成立一家專門研發狗糧的公司。在上市以后業績不佳的狀態下,三只松鼠此舉被認為是想借力寵物經濟實現整體業績的提升。“零食企業向寵物食品延伸,從供應鏈角度來看還是很自然的,要知道,現在很多寵物的食品標準比人的還要高。”遠霽說。
目前,在中國A股市場已經有佩蒂和中寵兩家寵物食品上市企業。這兩家企業曾經都是為國外品牌做寵物食品代工的,隨著國內寵物經濟的發展,它們也開始發展自有品牌。雖然目前來看,代工部分貢獻的利潤占比更高,但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國內寵物市場的快速增長,國內業務利潤占比的提升并非遙不可及。
寵物食品的市場規模很大,但在資本公司的眼里還不夠性感,它們更鐘情于投資寵物醫療。而在發達國家的成熟市場,寵物醫療已占整個產業50%的份額,且寵物醫院對服務有著絕對定價權。
所以,自2015年開始,高瓴資本就開始大幅整合線下的寵物醫療,在寵物醫療領域進行了全產業鏈式的投資。
逆周期的緣由
在電影作品中,不乏表達寵物與人類情感的作品。《忠犬八公》就是非常經典的一部作品,故事并不新穎,卻刻畫出動物與人之間的情感依存。
這種依存是互相的。所以,業界常常認為寵物經濟不受經濟周期影響,甚至還是逆周期的。“至少在未來十年,寵物經濟的發展的確會存在這樣的現象。”遠霽認為。不過,有意思的是,在2017年以前,寵物狗在整個寵物市場里的占比遙遙領先于寵物貓,但到了2017年之后,兩者的占比差異越來越小。現在,貓已成為寵物行業里的主流勢力,而這又與社會形態發生變化有著直接關系。
特別是在一二線城市,人們的生活節奏快、經濟壓力大,“空巢青年”和“丁克家庭”越來越多。他們往往希望通過養一只寵物來寄托情感,或者閑暇時與寵物們進行互動。但一線城市養狗的成本太高,每年辦證的支出是一方面,有沒有較寬敞的居住空間和充足的時間陪伴,也是養狗的難題。而養貓就簡單多了,除了吃喝拉撒,大多數時間里貓會自己安靜地待著。插畫師慢慢自己開了個工作室,平時工作很忙,沒辦法養狗。于是,她決定養只貓陪伴自己。
從第一只貓開始到現在,她陸續養過7只貓,她說:“貓咪有一種陪伴和治愈的能力,它的可愛也是平日里繪畫的靈感和素材。”而在三線及以下市場,養狗和養貓人群的增長趨勢剛好和一線城市相反。遠霽認為,主要緣于三線及以下城市的生活節奏和一二線城市不太相同。隨著個性化時代的到來,除了貓狗這些主流寵物以外,一些細分領域的小眾寵物往往因為入手門檻較低,增勢也很快。
這種現象可以參照2005年前后日本的寵物市場。當時,倉鼠和兔子在日本寵物市場呈爆發式增長,主要原因是日本政府推行了一個政策,要求小學生們要養一只小寵物,入門級的寵物受到追捧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中國,寵物經濟的繁榮還帶動了各種圈子的發展。就像吳秋喬,她愛貓,也因此和很多客戶而成了圈子里的貓友,“一開始,大家主要是分享自家主子的各種日常,但慢慢地也會延伸到彼此的其他愛好上。”顯然,寵物經濟已具備圈層文化的特征。而在遠霽看來,寵物經濟還是悅己經濟下的一個次生產物。寵物主們養一只寵物,給他們吃喝、打扮,為他們拍照、分享,收獲與寵物相處的愉悅情緒,看似是討好寵物,實則是人們討好自己的一種表現。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