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3日從濟南市商務局獲悉,據海關一季度統計數據顯示,該市外貿進出口總額為280.8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同)增長20.7%,增速高于山東省平均增速24.3個百分點。其中,進口131.2億元、增長54.5%。進出口總額及進口增幅均居該省首位,實現2020年度外貿進出口“開門紅”。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貿易受到較大沖擊。濟南市通過拓展進口商品范圍、加大進口力度,順應國際市場需求開拓國外疫情急需商品市場,組織企業創新國際市場拓展模式等方式,積極應對、危中尋“機”。
一季度,濟南市拓寬對外貿易商品范圍,新增原油、煤炭等商品進口,其中,進口原油6.3億元、煤炭2.9億元。醫療儀器及器械、機電產品、鐵礦砂等進口值實現大幅增長,醫療儀器及器械進口值2.1億元、同比增長2.3%,機電產品68.9億元、增長48.1%,鐵礦砂26.5億元、增長1.2倍;集成電路、紙漿、肉類進口值分別為21.7億元、7.2億元、4.5億元,分別增長1.4倍、81.4%、17.7%。
針對國外疫情急需商品市場的開拓,濟南市完善防疫物資對外出口全方位產業鏈,幫助企業獲得更多國際市場認證,組建了“外貿平臺+國際貿易企業+生產企業”三方聯動的國際市場拓展渠道和全市67家防疫物資生產企業組成出口共同體,借助博科生物、山左集團全球供應鏈平臺助力防疫物資生產企業搶占國際市場;同時積極拓展其他疫情急需用品外銷渠道。
位于濟南的圣泉集團,其主導產品呋喃樹脂、酚醛樹脂等占中國同類產品市場份額的1/3左右,并遠銷歐美、東南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銷量居世界首位。一季度,呋喃樹脂、鑄鋼過濾器、酚醛樹脂、環氧樹脂、冷芯盒樹脂等產品銷量和銷售收入均實現較大增長,累計實現2399萬美元,同比去年增長23%。
新冠肺炎發生以來,圣泉集團先后投資2億元投入防疫應急物資生產。目前,KN95生物質石墨烯防護口罩日產能50萬只,生物質石墨烯一次性平面口罩日產能300萬只。隨著新采購生產線陸續到廠投產,預計5月上旬KN95口罩日產達500萬只、一次性平面口罩日產1000萬只,系列產品FDA、CE等國際出口認證日益完善。
在多措并舉的助力下,一季度,濟南鋼材、蔬菜、醫藥用品實現大幅度出口增長,出口值分別為12.4億元、9.4億元、7.6億元,分別增長2.6%、73.8%、14.8%;汽車零配件、水果及堅果出口值分別為5.3億元、3億元,分別增長0.2%、70.2%;集成電路為4億元、增長39倍。
為減少疫情對企業海外訂單的影響,濟南市全方位助力企業創新國際市場拓展模式。以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為例,該企業利用自主研發的信息化平臺,創新疫情期間服務海外用戶模式,采用可穿戴AI人工智能和AR增強現實技術設備,對其承擔的北美項目進行遠程音視頻交互“云驗收”,避免了疫情對項目整體進度的影響。
此外,濟南市組織132家企業參加阿里巴巴一達通“新貿節”跨境市場開拓活動,幫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與谷歌體驗中心合作開展線上市場說明會、培訓會,做好小微企業出口信保投保工作,助力企業提升開拓市場能力。據統計,期間,該市新投保小微企業220家,投保覆蓋率達65%。
數據顯示,濟南市一季度一般貿易方式進出口243.1億元,增長14.6%;以保稅物流方式進出口27.6億元,增長了2.8倍。其中,全市民營企業進出口180.7億元,增長41.3%,占總額的近七成,是進出口“主力軍”。
濟南市萊蕪區的萊蕪泰豐食品有限公司擁有自營進出口權,主要出口生姜、大蒜、壽司姜片等產品,出口至中東、東南亞、歐美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該公司加大產品開發和創新力度,在保證主營產品出口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和開發產品新品種,保證產品供應。一季度,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公司出口額5.2億元,同比增長58%。
從外貿區域分布來看,東盟、歐盟等是濟南市主要貿易伙伴,一季度對東盟、歐盟(不含英國)、拉丁美洲、澳大利亞、美國進出口分別增長13.8%、3.9%、63.1%、97.7%、21.9%;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101.7億元,增長13.6%。(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