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滴滴宣布在重慶等21個城市上線跑腿服務,同城取送件功能也將在近期開通,以“跑腿”業務布局即時物流。
包括跑腿、同城配送的即時物流再次被拉進人們視野。《2019年中國即時物流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即時物流訂單量達到184.9億單,規模達到1312.6億元。包括阿里、京東、順豐、美團等眾多玩家均在此領域有所布局,即時物流爭奪戰的大幕正在拉開。
滴滴以跑腿業務布局
在短暫試點后,16日,滴滴宣布在上海、深圳、重慶等21個城市上線跑腿,其中包括一周前已進行試點運營的成都和杭州。
上線跑腿服務城市的用戶,打開滴滴App后可以在業務標簽中看到跑腿服務。滴滴跑腿以公里計費,以重慶為例,5公斤以內的商品,4公里以內訂單的跑腿費為12元,4公里以上每公里加收2元,新用戶首單立減10元。
除跑腿代買之外,同城取送件功能也將在近期開通。
疫情無疑是滴滴此次推出跑腿業務的原因之一。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表示,滴滴所推出的“跑腿”服務和其主營業務存在一定關聯,一個是“接送人”,一個是“接送物”。“在疫情期間,‘接送人’業務需求降低,但跑腿送貨上門的需求激增,這意味著市場機會。一方業務的影響通過其他業務來彌補,這個時候推出跑腿業務就不難理解,代駕司機可以轉型當小腿小哥多一份收入,同時又能保障基礎運力,算是一種雙贏。”
千億市場大爭奪
滴滴跑腿布局的即時物流行業,在2016以后進入高速發展期。《2019年中國即時物流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即時物流訂單數為56.5億單,而到了2019年訂單量達到184.9億單,規模達到1312.6億元。
電商巨頭阿里、京東先后收編即時物流公司達達、點我達。順豐去年將同城急送業務獨立運營,搶食即時物流市場。2019年,美團正式推出新品牌美團配送,餓了么即時物流品牌蜂鳥也在去年獨立。此外,還有閃送、UU跑腿等第三方即時配送平臺。
高速發展的千億市場,眾多玩家布局,誰更有優勢?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外賣平臺和電商平臺依托原有的配送團隊和前期業務帶來的巨大流量,在即時配送領域更容易營造良好品牌形象。第三方即時配送平臺起步較早,在C端和中小商戶即時配送領域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接受采訪表示,目前,美團外賣、阿里本地生活旗下餓了么、京東旗下達達集團、菜鳥網絡旗下點我達等都有超級流量入口,均比較優勢。滴滴出行是本地生活平臺中超級入口,應用量級較高,推出滴滴跑腿有資源優勢和平臺依托。
陳禮騰分析,滴滴跑腿業務從“接送人”到“接送物”的轉變,服務場景更相近。“從該角度看,更具有操作經驗上的優勢。”
超級入口成增長新密碼
外賣是即時物流最主要的訂單,《2019年中國即時物流行業研究報告》統計,2018年即時物流領域餐配訂單占比高達77.5%,而其他包括B端訂單、線下門店訂單等僅占比22.5%。
艾媒咨詢分析師指出,即時配送具有快捷、便利的優勢,隨著新零售的發展與消費體驗的升級,即時配送的需求將持續增加,未來市場用戶規模仍有增長空間。
楊達卿指出,即時物流滿足的是非標準、個性化服務,除了餐飲外賣是高頻剛需服務外,其他服務多屬于長尾市場里的不確定需求,如果即時物流企業不占據超級流量入口,就很難形成規模效益。
在他看來,圍繞民生的代買、代送、代排隊等個性化需求較多,同城中小B端商家的服裝、藥品等商業配送也都是真實需求。“但這些都屬于長尾市場需求,還需要通過超級流量入口發掘。”
即時物流高速增長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比如效率不穩定、服務體驗不太好等。
楊達卿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還需深入產業鏈。他告訴記者,在服務上,由于即時物流多半獲取的短鏈服務收益,如果尋求做大還需要逐步沿著消費產業鏈深入服務。例如美團基于餐飲配送,介入到餐飲供應鏈的上游食材采購、配送等綜合性服務。
艾媒咨詢分析師表示,未來即時配送服務想要擴大服務范圍,效率將是首要問題,即時配送將迎來三公里生活圈的分鐘級配送革命。“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應用會使該領域資源配置不斷優化,提高配送效率并降低成本,例如正推廣應用的無人配送設備。”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