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沖擊下,中國消費數據罕見地出現負增長。中國國家統計局16日發布消息顯示,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130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20.5%。
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4881億元,下降20.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7249億元,下降19.0%。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4194億元,下降43.1%;商品零售47936億元,下降17.6%。
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商品呈現增長態勢,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飲料類和中西藥品類商品分別增長9.7%、3.1%和0.2%。1-2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13712億元,同比下降3.0%。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1233億元,增長3.0%,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21.5%,比上年同期提高5.0個百分點。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1-2月份,主要大類消費品中,除食品類之外,其余大類消費增速都有大幅度下滑。根據“非典”時期經驗,消費受疫情沖擊最嚴重。本次疫情對消費影響則更加明顯,主要原因在于疫情發生于春節期間,居家隔離等防控措施,導致傳統的餐飲、娛樂、交通、旅游、住宿等消費重點項目明顯下滑。
為穩住消費這臺中國經濟增長頭號引擎,官方已有所行動。國家發改委等23個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聚焦改善消費環境、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提升消費領域治理水平,提出19條政策舉措。
分析認為,此舉短期有利于對沖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充分釋放因疫情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培養壯大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使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長遠看則有利于破除制約消費的體制機制障礙,更好滿足民眾消費需求,為經濟增長培育持久動力。(完) (記者 王恩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