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氫能和燃料電池關鍵技術的逐步突破,以及能源向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發展轉型,氫能成為了各國爭相加大布局力度產業。業內人士認為,氫能在供能時不會產生二氧化碳,被譽為地球的終極能源,發展空間巨大;隨著大國的對氫能和燃料電池發展的重視及推進,未來氫能將迎來高速發展期。
多國爭相加大布局力度布局氫能產業
隨著氫能和燃料電池關鍵技術的逐步突破,世界能源向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發展轉型,氫能成為了各國爭相加大布局力度的產業。日本、美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在氫能應用于汽車業方面強化了布局。近日,公布的《歐洲綠色協議》顯示,氫能被歐盟列為能源轉型的“投資關鍵領域”。
據能源專家介紹,氫能是一種二次能源,它是通過一定的方法利用其它能源制取的,而不像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可以直接從地下開采,幾乎完全依靠化石燃料。氫能在供能時不會產生二氧化碳。與抽水蓄能、壓縮空氣、二次電池等儲能方式相比,氫儲能具有地理環境制約少、規模適應性寬、投資成本低、環境友好等顯著特征,被譽為地球的終極能源。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2019年年底的第二屆“汽車峰會”上表示,重視氫能燃料電池汽車作為未來交通出行的方式。下薩克森州州長魏爾曾在德國《商報》發表的主題文章中寫道:“氫能有可能顛覆汽車產業”。德國經濟與能源部部長阿爾特邁爾則表示將推動“綠色氫能”,保證氫能盡快在德國實現工業生產,從而應用到汽車和交通領域。
從政府層面制定目標要邁入“氫社會”的日本,在汽車應用領域也頻繁出現新動作。豐田2019年10月發布了采用氫能的燃料電池車(FCV)“未來”(MIRAI)的新車型。日本國內最大石油經銷商JXTG控股在橫濱市的基地以液化石油氣(LPG)為原料生產氫能,在全日本41處加氫站向燃料電池車供應氫能。
美國能源部門也很早就涉足對氫能產業的投入,早在2013年就與現代、奔馳、日產和豐田等車企共同出資啟動了H2USA項目,開發氫能燃料電池、建設更多的加氫站。此外,美國還將實施“中西部燃料運輸走廊行動計劃”,建立電動、燃料電池乘用車、卡車和公共汽車運輸路線。
我國也高度重視氫能產業發展。2019年3月5日“推動加氫設施建設”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3月26日四部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提出地方補貼需支持加氫基礎設施。其后,國家發改委再次“點名”氫能,表示將統籌規劃氫能開發布局;工信部稱正聯合其他部委,醞釀研究針對燃料電池的新補貼政策。
氫能產業發展空間巨大
通過政策層面的支持鼓勵,氫能已經成為新能源發展的熱點。《中國氫能產業基礎設施發展藍皮書》則進一步描出了中國氫能的發展路線圖:到2020年,中國燃料電池車輛要達到10000輛、加氫站數量達到100座,行業總產值達到3000億元;到2030年,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要“撞線”200萬,加氫站數量達到1000座,產業產值將突破10000億元。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止至2018年,全球氫氣總產量達到了6500萬噸,48%的氫氣應用于石油煉化、43%的氫氣應用于氨生產。其中中國氫氣產量約2100萬噸,占全球總產量的比例超過30%,凸顯我國產氫大國的地位,為我國開發利用新能源、加快邁入氫能經濟時代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氫能產業發展中,氫燃料電池汽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專家分析認為,當前我國汽車工業正進入轉型升級關鍵期。而在這時期內,行業同時面臨著因汽車產銷增長所帶來的能源、環保、交通等各種問題,能源轉型迫在眉睫,汽車領域該如何創新承擔起清潔能源的重任是行業需要思考的問題。而從目前的技術發展看,氫燃料電池汽車是理想的選擇。
天風證券報告稱,電動汽車已經初步解決“能用”問題,下一步是解決“好用”。而電動車在商用車領域應用有著成本高、充電不便、冬季使用體驗欠佳等痛點,燃料電池是最有前景的輔助解決方案之一。電動車大規模推廣帶來的三電技術進步也為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打下堅實基礎。
中泰證券指出,各國積極布局燃料電池,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發展路線清晰;截至2018年我國FCV保有量全球第二,但加氫站建設相對滯后,《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規劃2050年我國燃料電池車產量超過500萬輛/年、加氫站達2萬座,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空間廣闊。
投資布局行業上市公司正當時
對于氫能源產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表示,脫碳加氫和清潔高效是能源科技進步的大趨勢,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正成為全球能源技術革命的一個重要方向和各國未來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積極探索中國特色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發展道路,堅持戰略引領,堅持創新驅動,加快產業布局。
2019年以來,我國氫能的產業鏈已經逐漸成型,在氫燃料電池汽車最關鍵的燃料電池系統,從系統集成到各個部件,都有多家公司宣布正在進行或已經實現國產化替代,各家的國產化產品陸續發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前11個月,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達到1426輛和1337輛,同比分別增長398.6%和375.8%。
隨著氫能源產業的興起。A股市場上的相關上市公司也紛紛加大在氫能方面投入。如,美錦能源(000723)控股云浮錦鴻60%的股權和國鴻氫能9.09%的股權,布局氫能和燃料電池全產業鏈。厚普股份(300471)積極籌劃加氫站的運營,且其與法液空合資公司研發加氫技術及液氫加注相關技術,鴻達興業(002002)成立氫能中心加速布局氫能產業。
投資標的方面。中泰證券認為,氫能源占比預計持續提升,燃料電池汽車為高效利用氫能的重要途徑,各國政策相繼落地、產業布局加速推進;國內企業在產業鏈上下游均有布局,隨著燃料電池成本下降、加氫設施配套完善, FCV產量快速提升將為制氫、加氫、電堆及零部件、燃料電池整車等環節帶來廣闊需求空間。推薦騰龍股份(603158)、雪人股份(002639),建議關注美錦能源、雄韜股份(002733)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