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監管沙盒”試點啟動尚未足月,但行動迅速,已經有了實質性舉措。上證報記者昨日獲悉,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下稱營業管理部)1月14日向社會公示了首批6個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應用。
通過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平臺查閱,這6個應用分別為:基于物聯網的物品溯源認證管理與供應鏈金融(工商銀行)、微捷貸產品(農業銀行)、中信銀行智令產品(中信銀行/中國銀聯/度小滿/攜程)、AIBank Inside產品(百信銀行)、快審快貸產品(寧波銀行)、手機POS創新應用(中國銀聯/小米數科/京東數科)。
據了解,納入“監管沙盒”試點的應用,涉及銀行、清算組織、支付機構、科技公司等多家機構,主要聚焦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API(應用程序接口)等前沿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涵蓋數字金融等多個應用場景,旨在紓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提升金融便民服務水平、拓展金融服務渠道等。
“公示的試點項目代表了目前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的主流方向和先進成果,具有技術先進、場景普適、示范性強等特點。”營業管理部稱。
近年來,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關于是否開展、如何開展“監管沙盒”試點的討論一直存在。當各方達成共識之后,試點步伐開始加快。去年12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表示支持在北京市率先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去年12月23日,營業管理部會同相關部門組織召開北京市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啟動會,會上營業管理部介紹了試點工作方案并對試點工作進行了部署,試點工作正式啟動。
上證報記者獲悉,近期人民銀行正積極構建金融科技監管基本規則體系,探索運用信息公開、產品公示、社會監督等柔性管理方式,努力打造包容審慎的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著力提升金融監管的專業性、統一性和穿透性。
對于下一步的試點工作,營業管理部介紹,將會同相關部門深入開展柔性管理方式的監管效能評估,并進一步探索構建符合我國國情、與國際接軌的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引導持牌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前提下,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賦能金融提質增效,營造守正、安全、普惠、開放的金融科技創新發展環境。⊙記者 李丹丹 ○編輯 陳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