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連續280天未發生PM2.5重污染,遠超2013年的87天。這是記者3日從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召開的發布會上獲悉的。
當日,據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于建華介紹,2019年,北京市PM10(可吸入顆粒物)、PM2.5、二氧化氮(NO2)和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分別為68微克/立方米、42微克/立方米、37微克/立方米和4微克/立方米。其中,SO2穩定達到國家標準(60微克/立方米);PM10、二氧化氮首次達到國家標準(70微克/立方米、40微克/立方米);PM2.5仍是北京市大氣主要污染物,超過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20%。
2019年與2013年相比,北京市主要污染物年均濃度均顯著下降,二氧化硫、PM2.5、PM10、二氧化氮分別下降85%、53%、37%、34%;其中二氧化硫下降幅度最大,連續三年濃度達到個位數。
于建華表示,2019年,北京市優良天數為240天,占比65.8%,其中一級優天數為85天,二級良天數為155天;2019年重污染日4天,首要污染物均為PM2.5,全年無嚴重污染日。2013年到2019年,北京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顯著增加,2019年達標天數為240天,較2013年多了64天。重污染天數逐年減少,從2013年的58天下降到2019年的4天,減少54天。2019年連續280天未發生PM2.5重污染,遠超2013年的87天。
記者了解到,雖然北京市空氣質量改善明顯,但秋冬季污染仍然較重,PM2.5平均濃度較其他時段高出33.3%,2019年的4天重污染全部發生在秋冬季。
“從科學規律和發達國家大城市治理歷程來看,大氣污染治理是一個長期、艱巨、復雜的過程。”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處處長李翔表示,隨著大規模工程治理任務完成,減排空間大幅壓減,減排速度減緩,大氣污染防治進入精細化管理和社會共治的攻堅階段。(完)(陳杭)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