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8日,寧夏回族自治區出臺《關于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民營經濟20條”),用真金白銀的政策、紅利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一年過去了,政策落地效果如何?企業有多少獲得感?12月26日,寧夏工業和信息化廳召開“民營經濟20條”推動落實情況新聞通氣會,為記者做出解答。
據寧夏工信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朱洪軍介紹,為進一步降低寧夏民營企業經營成本,寧夏財政、稅務、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嚴格落實中央和自治區減稅降費各項政策規定,1-3季度,全區減稅降費72.19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新增減稅52.74億元,新增社保費降費19.45億元,預計全年減稅降費103.4億元。與此同時,寧夏持續擴大工商業電價優惠、工業用地“標準地”政策扶持力度、出口企業內陸運輸費用補助、鮮活農產品通行費減免和差異化收費等一系列紅利政策,使企業綜合成本明顯下降。據統計,寧夏民營企業1-10月降成本超過105億元,預計全年可達130億元左右。
在寧夏,融資難、融資貴也是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一大問題。為減緩這方面矛盾,寧夏財政廳將自治區擔保體系建設資金擴大到2億元,地方金融監管局推動出臺“10條新政”,加大企業上市掛牌支持力度。同時,寧夏銀保監局、人行銀川中心支行推動“敢貸愿貸能貸”長效機制建設,1-10月,寧夏普惠小微貸款余額631.4億元,較年初增加28.3億元,辦理再貸款、再貼現69.7億元,小微企業票據占比92%以上。不僅如此,還扎實開展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工作專項行動,截至12月25日,寧夏清償比例達到53.83%,完成了國務院確定的2019年底前清償50%以上的目標任務。
“為了支持更多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我們建立培育庫、啟動大企業‘直通車’服務、專項扶持引導等政策,不僅下放資金補貼,還對民營企業負責人進行專項培訓,一年內已開設44期班培訓2800余人次。”朱洪軍告訴記者,對于民營企業的支持,除了優化營商環境,讓企業家切實感到溫暖,才是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的關鍵所在。“今年我們還將以前的企業投訴處理服務熱線整合并入自治區“12345”政務服務熱線平臺,暢通企業問題反映渠道,目的就是為了維護企業合法權益,支持他們健康發展。”
寧夏水投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志靈連續兩年參加了由寧夏工信廳組織的民營企業經營管理領軍人才培訓,并赴清華大學等多所高校針對民營企業發展進行專項課程學習。“有組織、有規模、有針對性的民營企業家培訓班十分難得,我們感受到了寧夏對于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決心,也感受到了對我們民營企業家的真心和誠心。”陳志靈說。(完)(李佩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