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在第二屆阿里巴巴ONE商業大會上,阿里巴巴集中展示了商業操作系統的階段性成果,幫助品牌商家通過觸達億級新客,成為推動品牌增長的重要動力之一。
在新消費時代,企業服務消費者的觸點空前豐富。
過去半年,品牌商家僅在天貓就收獲了超9億新增粉絲;商家通過淘寶觸達超4.5億下沉市場消費者,淘寶直播帶來近1億粉絲增量;天貓超市生態、本地生活等豐富的線下場景,也不斷帶來結構性新用戶;支付寶輕店小程序也為品牌增添了新用戶獲取的路徑,2019年雙11,蘭蔻在支付寶獲得500多萬新用戶,其中三分之一為淘寶天貓未曾觸達的全新用戶……
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聚合了阿里巴巴沉淀20年的生態能力,為品牌企業創設了多端、跨場景運營的基礎。
品牌可以通過淘寶、天貓、支付寶、餓了么、淘鮮達、盒馬鮮生等端口服務消費者,建立線上線下融合的會員體系,隨時隨地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
同時,跨品類的新客增長大有可為,消費者運營能力越強的品牌,越有機會將新客群轉化為忠誠的粉絲。截至2019年9月30日的一年內,阿里巴巴集團中國零售平臺新增移動月活躍用戶1.19億,總數達7.85億。具備全域運營能力的品牌有望刷新業界對于用戶增長的想象。
強勁的獲客動力從哪里來?大會現場,聯合利華(中國)數據與數字化副總裁方軍、良品鋪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楊銀芬、天貓超市事業群總裁李永和、支付寶事業群行業支付事業部總經理葉國暉、阿里媽媽營銷策略中心營銷策劃總經理孫巖巖給出了答案。
一個共識是,強大的獲客張力正在兩個維度涌現。一是從線上到線下全渠道的數字化改造,二是諸如融合支付寶、天貓超市、本地生活等實現跨端融合,這都讓以往很難被數字化的領域,充分被數字技術所推動。
以會員管理為例,品牌可以將自有門店會員,與淘寶端會員、支付寶會員、本地生活會員等等打通,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會員運營,實現跨端會員營銷、權益分發和人貨匹配。
聯合利華就摸索出一套線上線下協同共振的新玩法:泛快消的洗衣粉、洗發水等產品往往體積大,物流成本昂貴;而通過本地化履約,比如與天貓超市、餓了么等合作,或者是通過區域經銷商,消費者購買的洗衣粉、洗衣液等可以直接從最近的門店發貨——這不僅降低了物流成本,同時,消費者訂單也由聯合利華統一來進行管理,線上也帶動了線下的活力。
聯合利華(中國)數據與數字化副總裁方軍表示,對聯合利華來說,最重要的是突破線下數字化轉型的難題。過去一年里我們與阿里巴巴進行了全方面的合作,線下數字化營、跨端消費者獲得方面進行了很多探索,許多線下原本不可運營的場景,現在成了其品牌增長的新抓手。
李永和表示,“在獲取新用戶時,很多商家的一個痛點在于線上線下不同渠道的阻隔。天貓超市目前已經通過1小時達、半日達、次日達,覆蓋2億多的高黏性用戶,可在線上、線下多個場景觸達消費者,幫助商家把產品‘打爆’。”
在這個過程中,消費者成了真正的核心,線上和線下、不同的端可以發揮其不同的優勢,來共同服務好每一個消費者;與此同時,消費者與品牌的認知、興趣、購買、忠誠環節也在他最為便利的環境中完成了。
“這幾年,實體門店遇到了一些挑戰,其中核心的挑戰是獲客難、轉化難和復購難”,楊銀芬說。而支付寶和天貓的跨端能力正在幫助品牌獲取新客。
“支付寶可以通過小程序把整個阿里生態連接起來,幫助商家觸達消費者,同時通過支付寶APP、IoT收銀設備及諸多線下商業場景與消費者發生聯動。今年雙11期間,支付寶就與天貓聯動,幫商家增加了用戶觸達,也讓更多消費者享受了實惠。”葉國暉說。
楊銀芬說,傳統門店覆蓋范圍只有3公里,這3公里范圍之內所覆蓋的核心會員人群只有18%。接入輕店和前置倉體系之后,極大提升了履約效率,在深圳市場24小時訂單履約率從60%提升到90%。今年雙11,借助支付寶和天貓的跨端能力,在阿里域的獲客能力提升40%。
不難看出,隨著與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的深入合作,品牌不僅從淘寶、天貓獲取了活力,還通過天貓超市、淘鮮達、零售通、本地生活、支付寶等經濟體的生態布局,實現全域獲客和深度全域消費者運營。
這意味著品牌的消費者資產范圍從線上拓展到線下的多個核心場景,數字化涵蓋到了線上零售場景、線下超市、便利店、品牌自有門店、餐飲等多場景的渠道,更加立體、多維和精細化。以消費者為中心,在數據智能的推動下,橫跨多個移動端和不同場景,線上線下結合的全域營銷正在進入2.0時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