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IDC發布最新報告,2018年中國醫療保障IT支出為20.8億元人民幣,預計2019年將增長30.1%達到27.1億元人民幣。未來幾年中,這一市場都將保持較高增速,其2018–2023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20.4%,到2023年這一市場的市場規模將達到52.6億元人民幣。
IDC分析認為,目前中國基本醫療保障信息化將呈現三個特征:
一,作為基本醫療保障統籌中心的城市將升級或者新建醫療保障管理信息系統: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成為基本的IT基礎架構技術,核心醫療保障管理系統將建立起來,并激發增值業務支持系統發展,例如支持移動支付、"互聯網+醫療/護理"等系統;同時采用智能分析技術進行控費、防欺詐、醫療監督等管理。
二,各城市的醫療保障管理信息系統之間將建立聯網集成以及數據交換中心:不僅支持異地就醫實時結算,而且支持與其他部門的健康醫療大數據做數據交換,提供人口健康管理、生命科學研究與開發等業務。
三,全國范圍內各省市的醫療保障管理信息系統的長期目標是實現全國聯網:實現異地就醫支付服務以及更多醫保增值業務服務,并實現更全面的醫保監督,提升醫保效率。
IDC中國行業研究與咨詢服務部高級研究經理肖宏亮表示,始于2019年的國家醫療保障信息平臺建設,為未來全國范圍內各省市醫療保障信息化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借鑒和指引。預計未來一到三年中,各省市都將會啟動新一代的醫療保障信息系統的建設;未來三到五年中,各省市之間醫療保障管理系統將開展大規模系統集成和醫保數據的挖掘應用,商業醫療保險管理系統也將采用新興信息化技術實現升級,進而更靈活地支持健康消費需求。新興IT技術例如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將作為基礎架構技術,支持醫療保障信息系統促進"健康中國2030"目標實現。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