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三季度中國經濟數據發布。經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69779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2%。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長6.4%,二季度增長6.2%,三季度增長6.0%。
昨天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是6.2%,比上半年小幅放緩0.1個百分點。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第一產業增加值4300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7786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76925億元。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還顯示,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82元,同比名義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1%,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解讀了2019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指出從前三季度主要經濟指標來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解讀1
GDP增速放在全球
仍是高增長
毛盛勇在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增長都在放緩,國內經濟的下行壓力較大。中央及時出臺了一系列逆周期調節的政策,較好頂住了經濟下行壓力。從前三季度主要經濟指標來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對于第三季度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至6.0%,毛盛勇表示,從增速本身來看,盡管有所放緩,但這個速度在全球主要經濟體里仍是名列前茅的。初步預計,在全球經濟總量一萬億美元以上的經濟體中,中國的增速是最快的。“我們現在這個速度和自己過去比是中高速,但是放在全球看,仍是一個高增長。” 他認為,對于經濟下行壓力和經濟增速的放緩,應從多角度分析。總體來看,盡管外部環境比較嚴峻復雜,但國內有利的支撐因素比較多,下一步經濟保持平穩運行還是有條件、有支撐的。
對于消費市場,毛盛勇表示,整個消費市場并不低迷,仍然保持較好的增長態勢。他指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包含的服務比較少,如果服務消費一起考慮進去,從內部測算的服務零售額增長速度是兩位數的。從居民消費支出來看,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的增長也是在10%以上。從前三季度服務性消費的比重來看,已經超過了“半壁江山”,所以如果把服務消費和實物消費放在一起來看,消費的增長速度應該在9%以上,這個速度并不低,呈現了比較好的增長態勢。
解讀2
前三季度基本完成全面新增就業目標
國家統計局昨天發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7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99.7%。9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與8月持平。對于三季度我國經濟增速放緩,但調查失業率數字并沒有明顯上升的原因,毛盛勇表示,這和現在的產業結構變化有較大關系,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在繼續提高,而服務業總體來看是就業的蓄水池,這樣的產業結構對就業的吸納能力在不斷地增強,或者說經濟增長的就業彈性在增加。同時,國家出臺的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更加靈活的就業政策等,特別是對重點群體的就業開展幫扶,如增加就業培訓等政策也都取得了較好的促進效果。
不過他表示也應看到就業內部的一些結構性矛盾。比如,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是比較平穩的,但是也有個別地區失業率比較高,青年人的失業率比整體失業率高一些,大學生就業相對困難一點。現在結構性的矛盾是,一方面企業招工難,同時還有一部分大學生就業也比較難。但總的來看,就業市場是比較平穩的。
解讀3
下階段經濟發展有利支撐因素較多
毛盛勇表示,下一階段世界經濟大概率還會延續放緩的趨勢,一些先行指標和國際機構的預測都不太樂觀。
但從我國內部來看,有利支撐因素比較多。具體到四季度,從最近一些指標可以看到新的變化和跡象。
比如,9月制造業PMI有所加快,體現在新訂單指數、生產指數在加快;基礎設施投資最近兩個月都在回升;9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盡管在下降,但是9月和8月環比都是在上漲;對生產銷售影響比較大的汽車生產和銷售,近兩月降幅呈現收窄態勢。“這些都是比較好的信號,再加上去年四季度基數相對較低,我覺得今年四季度經濟保持平穩趨勢是有保證的。”
文/本報記者 張欽
統籌/余美英
供圖/視覺中國
分析透視
壓力下顯韌性
中國經濟保持總體平穩
就在幾天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2019年世界經濟增速預期下調至3%,這也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低水平。世界經濟動能不足,中國經濟這臺引擎更受關注。
昨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前三季度同比增長6.2%,雖然增速略有下滑,但這份成績單成色不俗:
前三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7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99.7%;CPI同比上漲2.5%,宏觀物價總水平保持穩定;外匯儲備規模總體保持穩定……主要宏觀指標保持合理區間。
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比8月份加快1.4個百分點,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速比8月份加快0.3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比8月份加快0.3個百分點……指標月度改善展現積極變化。
盡管有所放緩,但6.2%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里仍然名列前茅。
中國經濟之穩,得益于有力有效的宏觀調控。“今年以來,中央及時出臺一系列逆周期調節政策,特別是前8個月全國減稅降費1.5萬多億元,促進了企業減負和居民增收,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的活力,較好對沖了經濟下行的壓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楊光普說。
“展望四季度,要保持逆周期調節力度不減,落實好減稅降費等各項政策,持續深化改革開放,用政策和改革的確定性對沖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楊光普說。
國慶假期剛過,10月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就審議通過《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草案)》,以政府立法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提供制度保障。這是通過改革增強市場活力和經濟內生動力的又一有力舉措。
從減稅降費政策集中發力,到不斷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再到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改革持續深入,強大改革合力正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從出臺新版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不斷做“減法”,到出臺2019年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不斷做“加法”;從自貿區再度擴圍,再到即將拉開帷幕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更高水平開放正不斷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
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0871家,實際使用外資6832.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5%。每天吸引超過百家外資企業,是全球資本在陣陣寒意中對中國經濟投下的信任票。據新華社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