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四季度,已有不少險企為明年的“開門紅”做準備。近日,中國人壽推出國壽鑫享至尊年金保險(慶典版),被保險業界視做打響了2020年人身險市場“開門紅”備戰第一槍。
從過去經驗來看,“開門紅”時期,險企投放產品多為短期、理財或躉交等較為簡單易懂的產品。近兩年,在保險行業回歸保障本源的過程中,產品結構出現了明顯調整。部分險企已開始逐步淡化“開門紅”這一概念。從今年已經過去的“開門紅”銷量來看,上市公司險企策略不同,這一階段保費增長也呈現分化發展趨勢。
與之相呼應的是,日前銀保監會發布前8個月人身險公司經營情況,人身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達22359億元,同比增長近10%。與去年負增長的態勢相比,今年以來人身險市場整體狀況向好。特別是今年不少險企淡化“開門紅”概念后,使得人身險市場產品結構調整效果顯著,二、三季度規模發展無明顯落差。
上市險企“開門紅”保費增速分化
年初的“開門紅”階段,4家上市險企的策略已呈現不同的分化趨勢。太保人壽和平安人壽保費增速有所回落。而新華和國壽則實現一定規模的業務增長,也由于“開門紅”業務的拉動使得前三季度整體保費增速得以平穩。但總體來看,上市險企均更加注重深化轉型,開始淡化“開門紅”概念。
具體看來。一方面,太保人壽和平安人壽兩家上市險企在今年堅定轉型道路,“開門紅”階段,其新單增速為負數,導致整體增速下降,但從價值率的角度來看,平安反而有所提升。對此,華創證券研究員洪錦屏對此表示,其根本原因在于短期內,各家公司的策略選擇不同,新單規模與價值率之間的博弈導致新業務價值增長結果不同。而平安在業務結構優化、價值率提升的同時保證了規模沒有出現大幅下滑,而新業務價值則實現了小幅增長。
另一方面,國壽和新華在今年上半年的策略較為積極。兩家險企在“開門紅”階段均推出了高預定利率年金險產品,與去年同期增速水平相當。從結果來看,國壽上半年實現了新單規模與價值率同步提升,帶動新業務價值增長在20%以上,渠道和產品結構均有所改善,重振國壽戰略取得初期成效。
整體上,從一季度行業發布的數據來看,受多方因素影響,大型險企在“開門紅”階段的銷售力度不如以往,銷售均衡、常規化經營成為更多險企的選擇。
“開門紅”反映供求關系變化
在很多業界人士看來,大型險企淡化“開門紅”是順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險行業轉型趨勢的。最開始之所以有“開門紅”這一概念,與險企與消費者之間的供需關系分不開。
從“開門紅”的發展歷程來看,最早形成“開門紅”的概念是每年年初保險產品供需雙方匹配的結果。通常來說,年初消費者手中現金多,購買能力強,人身險公司通過“開門紅”階段集中沖刺銷量,可獲得大量保費以滿足全年經營和投資需求,供需雙方有需有求,這一傳統得以延續。
隨后經歷不同時期的發展,“開門紅”逐漸成為險企完成全年任務的開端。在2015年之前,“開門紅”分別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因受傳統險預定利率限制政策影響,產品類型由以終身和定期壽險、兩全保險以及年金保險為主的傳統模式,開始向理財型產品為主的產品多樣化轉變,投連、萬能、分紅險等理財型險種逐步成為險企“開門紅”銷售主打產品;第二個階段是,銀保渠道井噴式發展和分紅險維持高速增長,占比持續走高;第三個階段是,2013年傳統險預定利率上限放開后,投資收益率的提升促進儲蓄型產品銷售,同時,各險企推出高現價、高回報的兩全型、“年金+萬能型”產品形態。
隨著近兩年保險回歸保障本源,產品逐漸向長期保障型轉型,而中短存續期產品得到規范,萬能險增速放緩。2018年,受“134號文”、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較高以及上年“開門紅”基數較大等多方影響,“開門紅”保費出現同比負增長的趨勢。
“開門紅”將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
業界普遍預計,隨著險企加大對健康險、終身壽險等保障型產品的銷售力度,“開門紅”階段的產品結構將出現進一步調整,預計形成產品期限延長、保障力度升級、險種創新加大等多元化布局模式。由于年金保險風險保障多元化,更為靈活,預計仍將是明年“開門紅”的主打產品。
從當前市場中推出的產品來看,年金產品仍然頗受消費者歡迎,而部分險企由于今年營銷任務完成較早,對于明年“開門紅”的準備時間也更加充裕。有業內人士預計,由于今年股市好轉,受到險企投資收益提高的傳導作用,明年儲蓄型產品吸引力或進一步提升,再加上已完成今年保費目標的險企提前布局“開門紅”等因素,2020年“開門紅”整體業績同比或有所改善。海通證券分析師孫婷表示,“開門紅”在未來的發展將呈現常態化經營、重要性下降的發展特點,隨著保障型險種需求的增大,“開門紅”階段的結構轉型也將持續深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