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車貸、消費貸……近年來,中國家庭債務收入比曲線向上增長,一些研究團隊甚至直呼“狼來了”。17日在北京發布的《中國居民杠桿率和消費信貸問題研究報告》則認為:中國家庭債務收入比并沒有公認的高,中國家庭的債務風險也沒有預期的大,但仍需警惕增長和結構性風險。
這份報告由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螞蟻金服集團研究院共同發布。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主任甘犁認為,采用口徑不一的統計指標進行國際比較,可能會誤判中國家庭債務風險。出于避稅、保護隱私和記賬成本等原因,在入戶調查中,居民會瞞報或者漏報真實收入,導致數據不能很好反映真實收入水。“收入低估導致中國家庭實際的債務收入比,會比公認的程度低。”
甘犁說,如果按照另一口徑,即“資金流量表中住戶部門的可支配總收入數據”來計算,中國家庭債務收入比并沒有公認的高。從絕對值來看,中國家庭債務收入比低于美國、加拿大、法國和德國,也低于日本和韓國,與智利、巴西接近。
“因此,中國家庭債務風險可控,‘狼’還沒有來。”甘犁說。
但不能忽視,中國家庭債務收入比的增長速度已經高于這些國家。
2016年,中國家庭債務收入比與2015年相比增長14.2%,同期韓國增長率為6.7%,智利增長率為5.7%,日本、美國、加拿大增幅均不超過3%,德國無增長,法國略微下降。因此,中國家庭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但上漲速度較快。
此外,報告認為,從負債結構來看,中國新增家庭債務主要集中在住房上,且主要集中在多套住房上。僅2017年至2018年,家庭多套房上的住房貸款占比從62.9%上升至65.9%,超過首套房的住房貸款。
報告建議,在未來,如果有效的控制房地產市場,有望很大程度上控制中國家庭債務風險,整體的金融市場環境也會更加安全。同時,應鼓勵非銀行消費信貸,并促進消費信貸適度發展。(完)
(記者 魏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