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科學技術局18日發布《重慶市科研項目及經費管理改革試點方案》,圍繞科研項目經費“包干制”、科研項目結題備案制、科技創新基地穩定支持、非共識項目(先鋒科學基金項目)、重大技術需求項目張榜招標、科研項目管理“無紙化”等六個方面進行改革。此次改革將在減輕科研人員負擔同時賦予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進一步釋放創新活力。
重慶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方案》,重慶的改革突破點主要表現在“經費為創造性活動服務”“優化科研管理釋放新動能”“創新科研項目生成機制”“創新管理理念”四個方面。
此次改革,首次明確了科研經費使用的“三包干”。一是“用途包干”,明確經費支出不設科目限制和具體比例限制,與項目研發活動直接相關的支出據實開支,充分尊重科研規律。這也是重慶“包干制”改革的最大亮點。再有便是“經費使用包干”“項目實施包干”,在項目考核指標不變更的前提下,項目負責人可以自主調整項目技術路線、實施方案、項目組成員,強化項目負責人責任制,實行項目負責人簽字報銷制,簡化報銷流程。
針對科研項目結題耗時長、程序繁瑣的問題,此次改革明確,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結題方式由項目承擔單位自行確定,可由單位組織實施,也可賦權項目負責人確定結題方式。結題方式更加靈活多樣,進一步簡化了科研項目結題管理。
據介紹,今年重慶將對市級科研項目管理系統進行優化升級,提高系統智能化、便捷化,力爭在明年項目申報時,實現全流程“無紙化”管理,在項目申報、任務書簽訂及結題驗收等環節,均實現線上操作,對所有項目成員簽字一律實行電子簽章。
《方案》在下放項目管理、經費使用權限的同時,突出強調了科研誠信建設和管理。據透露,在今年的機構改革中,重慶市科技局專門成立了科技監督與誠信建設處,統籌推進科研誠信建設與管理,逐步實現科研活動和參與主體全覆蓋。
目前,重慶已將誠信管理納入科研項目信息系統管理,將對套取挪用科研經費、弄虛作假等嚴重違背科研誠信行為,實施“黑名單”管理,相應誠信記錄納入“信用重慶”數據平臺,實行多部門聯合懲戒。
(記者 鐘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