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膨脹、交通擁堵、秩序混亂、環境污染、公共服務掉隊、幸福指數下降等“大城市病”問題日益突出,為解決這一問題,北京城市副中心升級城市管理方式,走新型智慧城市道路。
2018年,通州區正式啟動新型智慧城市系列項目,遵循“內外兼修+科技先行”的建設理念,于外進行工程建設及交通設施升級改造,于內建設智慧城市管理的“大腦”——通州區城市管理指揮中心。
打造城市管理指揮中心 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管理的“大腦”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知識社會下一代創新(創新2.0)環境下的城市形態,其建設的核心就在于將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于城市管理服務的方方面面,硬件環境的搭建只是支撐,智慧城市實現的關鍵在于軟件平臺系統的高效運行。
資料圖為通州區城市管理指揮平臺的交通信號可視化分析界面。 通州區委宣傳部 攝
通州區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就是通州區城市管理指揮平臺的搭建,它是整個通州區智慧城市建設的“大腦”。
在城市管理指揮平臺的指揮中心,工作人員通過可視化的界面,即可實現對全區道路交通狀況、供熱季服務質量、交通違法排名、公共交通出行服務等各類業務的全貌概覽。同時,各業務的核心指標一目了然,及時掌握城市運行情況、綜合治理動態狀況和異常預警。
例如,通過交通信號可視化分析界面,可及時掌握城市道路擁堵狀態、道路擁堵趨勢分析等;通過交通違法可視化分析界面,可以遠程調取監控設備實時拍攝的交通違法證據資料,從地圖可視化、路段、時間、違法類別等維度,分析違法情況,實現對通州區交通違法狀況的全貌概覽,用于指導制定專項行動或合理調度資源現場執法,減少潛在違法違章行為。
北京城市副中心完成155平方公里交通設施改造
通州區總面積906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副中心規劃面積155平方公里,外圍拓展區規劃面積751平方公里。通州區的外場交通設施改造分兩期進行,一期為城市副中心區域,二期為外圍拓展區。
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建設,一期城市副中心155平方范圍內信號燈控路口設備設施的升級改造已經完成,共涉及約255處。升級的設備設施包括信號燈、桿具、大功率燈具、宏觀交通態勢監控系統等。
通過上述智能改造提升,主要道路實現動態綠波控制等六大功能;在全市率先安裝行人過街自適應信號控制系統,緩解行人闖紅燈、綠燈空放等問題;新華大街等7條城市主干道通行時間縮短32.5%以上。
下一步,二期將對外圍拓展區751平方公里范圍內信號燈控路口進行新建、升級和改造,共涉及約272處。(完)
(記者 劉文曦)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