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是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與支持下,唯品會公益聯合艾瑞咨詢、廣東省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文木文化遺產技術服務中心共同發布首份聚焦當代非遺消費的《2019年非遺新經濟消費報告》(下稱“《報告》”)。
《報告》顯示非遺時尚產品覆蓋品類日益豐富,且以“95后”為代表的年輕消費者對非遺產品的溢價認知不斷提升,“非遺新經濟”效應初露。
“90后”消費者增速快
據悉,《報告》結合唯品會電商公益平臺唯愛工坊兩年來的運營探索,從電商時代非遺活化傳承模式探析、非遺生產端特征及變化、非遺消費端市場特征及變化三大部分,揭示非遺消費在當下的活力和未來發展潛力。
《報告》顯示,非遺手藝人數量持續增加且年輕化趨勢明顯。其中,唯愛工坊第二年度合作的非遺手藝人數量,較第一年度增長7倍,其中“90后”非遺手藝人數量較往年大幅提升,“00后”非遺手藝人也陸續開始加入非遺傳承隊伍。
在消費者行為特征與變化層面,《報告》發現非遺消費呈現出年輕化趨勢。盡管“80后”仍然是唯愛工坊的消費主力,但“90后”用戶占比達到17.2%。相較其他年齡段人群,“90后”更以235元的客單價名列首位。
此外,近五成消費者主動開始主動搜索和了解非遺產品,線上社交媒體成為用戶了解非遺產品的重要渠道,年輕一代對非遺產品的溢價認知不斷提升,超七成唯愛工坊消費者表示愿意為非遺產品溢價付費。
首飾配飾最受歡迎
《報告》顯示,新共創方如時尚品牌、院校、媒體、公益組織等多方參與的廣度和深度逐步提升,產品數量由新共創方入局前的約20款提升至超過200款。
隨著非遺產品創新節奏加快,覆蓋品類日益豐富,唯愛工坊第二年度銷售額為第一年度的14.8倍,非遺產品市場接受度顯著提高。
《報告》顯示,首飾配飾、服飾箱包類非遺產品訂單占整體非遺消費品品類約82%。其中首飾配飾成為年輕消費者最為青睞的品類。涼山傳統工藝工作站在產品開發品類及數量上也根據唯愛工坊的運營經驗有所傾斜。其中,彝族銀飾“拂星”、彝繡馬齒紋斜挎包等多款已上線開售,民族風格與時尚元素巧妙搭配,多款產品備受熱捧。
唯品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唯愛工坊將積極探索“非遺新經濟”,讓非遺回歸大眾生活,擴大非遺現代應用場景。目前,唯愛工坊已踏遍全國13個省份,推出30種非遺技藝的200余種時尚產品,為5000多名繡娘帶來超過千萬的收入。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