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資委、工信部等部委近期密集發聲,強調我國經濟平穩發展的態勢良好,并透露圍繞“六穩”將推出進一步的政策舉措。在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情況下,我國對外開放的步伐將繼續加快。
進一步擴大開放 優化營商環境
據商務部消息,今年7月1日,我國將出臺新一版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進一步壓減負面清單。
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還表示,將新布局一批自由貿易試驗區,加快探索自由貿易港建設,推動實施更高水平的開放。
工信部副部長王志軍提到,下一步在制造業領域將持續推進和提升對外開放水平,落實飛機、船舶、汽車、電信等領域的開放政策。
事實上,從擴大進口貿易到放寬市場準入,從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到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我國在擴大開放的路上步伐不斷加快。以制造業為例,我國的一般制造業已經全面開放,飛機、船舶等重大裝備領域允許外資進入,明確了汽車開放時間表。
“與貿易保護主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們堅定不移地擴大開放,從商品、要素開放到現在更注重制度型開放,注重國內規則與國際規則的對接。”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蘇慶義在接受上證報采訪時表示。
“對外的制度型開放可以促進國內的經濟改革,開放和改革有相互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注重規則的建立和創新有利于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蘇慶義說。
繼續“走出去” 打造合作平臺
“引進來”和“走出去”是開放的兩個方面。針對外部環境不確定,我國國有企業“走出去”的步伐是否會放緩的疑慮,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將繼續鼓勵央企高質量對外開放合作,支持央企在基礎設施建設、裝備制造和產能合作、科技創新等領域,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政府和企業加強合作。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外,我國還加強與其他國家的投資合作關系。第五屆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基礎設施合作論壇30日在澳門開幕。據了解,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已成為中國海外投資第二大目的地和開展對外承包工程業務的第三大市場。
近日公布的國家級經開區創新發展意見也明確積極支持建設國際合作園區,支持經開區與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共同建設項目孵化、人才培養、市場拓展等服務平臺和產業園區。
“支持國家級經開區高標準規劃建設國際合作園,就是說在國家級經開區里以區中園的方式建設國際合作園,包括港澳的資金和外國投資者都可以來,聚焦國別也可以,比如叫‘某國產業園’。”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唐文弘明確表示。(陳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