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了《2019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指出,2019年以來,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好于預期,新舊動能轉換步伐加快,經濟增長保持韌性。工業、服務業較快增長,投資增長加快,消費價格漲勢溫和,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展望全年經濟,分析人士指出,積極因素有望繼續積聚,經濟企穩可期。
一方面,國內經濟具有足夠韌性應對外需不確定性帶來的沖擊。當前各方面的情況表明,市場主體預期明顯改善,尤其是中小企業經營狀況趨于好轉,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正在積聚。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沒有改變,中國經濟有足夠韌性面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壓力。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擁有巨大的潛力和不斷迸發的創新活力,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十分強烈,未來經濟將長期向好。深化改革開放的進一步舉措,將更加堅定市場主體發展信心,完善制度環境,提高市場對各類資源要素的配置效率,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轉型發展的確定性將能有效對沖外部不確定性的影響。
另一方面,微觀企業活力有望繼續得到改善。隨著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落實到位,以及各項配套措施的實施,制造業、建筑業及交通運輸業稅負有望進一步降低,全年預計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2萬億左右,對激發市場活力、降低企業負擔將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在著力推進“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一季度日均新登記市場主體5.3萬戶,同比增長26.3%。未來隨著針對企業普遍反映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在放寬市場準入、規則公開透明、優化政務服務、完善評價機制四大方面政策將持續發力,以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紅包惠及企業發展,企業微觀活力有望繼續得到改善。
同時,貨幣政策傳導將進一步疏通,融資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央行出臺多項舉措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充分發揮定向調控、“精準滴灌”功能,通過寬信用傳導改善融資環境。包括創設央行票據互換工具助力銀行發行永續債補充一級資本、運用再貸款再貼現等工具定向提供信貸支持、創設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支持民企發債。未來隨著這些政策進一步發力見效,以及民營企業股權融資支持工具的探索和實施,信用利差有望收窄并帶動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環境料將得到進一步改善。
此外,資本市場功能有效發揮,將助力金融和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資本市場在降低企業杠桿、激活企業微觀活力,以及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方面的作用將進一步發揮。一是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功能將得到進一步提升,促進經濟結構優化。一季度,IPO發行上市33家,融資255億元,再融資2408億元,有利于改善企業融資結構和促進資本形成。成功推出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將有利于促進資本流向科技創新領域,推動落后產能替代、整合、升級。截至5月8日,已受理企業申請和問詢103家。二是通過提升股權融資比重優化企業資產負債表。股權融資既能增加企業的長期資本,又能減少對債務的依賴,降低流動性風險,有利于保持杠桿率在合理區間。截至4月末,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余額在社會融資規模中占比為3.4%,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三是資本市場有利于市場化定價,有效提升資源配置效率。資本市場將在企業發行上市、并購重組、信息披露和退市等業務中繼續充分發揮資源市場化配置的重要作用,有序合理引導金融資源的流動和配置。
徐昭 昝秀麗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