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段設備市場空間大:設備更新速度快&動力電池需求爆發
后段設備為鋰電行業發展成熟的產物,當市場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出于對電池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的考慮和產線高效生產的要求,后段檢測設備+后道自動化組裝設備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從產品更新周期分析,后處理設備的更新換代周期已從5-8年縮短至目前的3-5年。未來驅動設備采購的因素除了新增產能還有存量產能的更新改造。
從市場空間分析,鋰電設備行業核心驅動因素是電動化率的提升。預計到2030年電動化率提升到25%-30%(目前不足2%)。我們預計到2025年,我國國內動力電池實際產能將會達到570GW左右,其中2025年當年新增產能是322GW,鋰電設備需求是386億元,其中,后道設備需求是136億元。
設備的效率提升&一體化&整線集成將成為2019年設備行業大趨勢
1)從市場擔心動力電池降本將壓制設備公司盈利能力,我們認為單位投資下降更多來自效率的提升,設備供不應求將扭轉2018年行業價格戰的情況。2)在降本增效的背景之下,一體化設備應用逐漸增多。鋰電設備由單機銷售到分段集成,再到整線集成,最終發展為自動化的整線集成。3)鋰電設備行業集中度提升,行業橫向整合加速,看好具備整線能力+研發實力的設備商。
隨著電池廠集中度不斷提高,龍頭設備商強者更強
國內2018年動力電池廠CR10已達83%,同比+11pct。預計在強者恒強效應作用下,2020年以后,后段設備企業的CR10將達到90%以上。同時,由于重新選擇供應商的成本較高,設備廠商承擔著電池降本增效的技術共同開發的角色,需要不斷根據客戶要求來調整設備參數,故鋰電池廠一般不會輕易更換設備供應商。我們認為,目前已綁定了龍頭電池廠的設備商例如杭可、泰坦等有望充分受益于龍頭電池廠擴產和下游集中度提高。
杭可科技:具備集成能力的后段設備商龍頭
杭可科技是國內排名第一的化成分容測試設備商,綁定三星、LG、寧德新能源、比亞迪等知名電池廠商,在國內后段設備市場長期占據龍頭位置。2018年LG公布擴產規劃超100GWh,三星啟動78億元投資動力電池,作為核心設備商,杭可未來幾年的訂單和業績將會顯著受益。目前,公司已具備完整的后處理系統設計與集成能力,逐漸從單機設備商轉變為系統集成商。2018年歸母凈利為2.86億元,2015-2018的CAGR高達71%,毛利率保持在45%。2019年4月,杭可擬申請科創板IPO,募集資金將用于進行產線擴建,加大在后道設備環節的布局力度。
潛力選手:珠海泰坦(先導智能子公司)被收購后,協同效應明顯
杭可主要國內競爭對手有珠海泰坦(先導子公司)、廣州擎天、廣州藍奇。其中珠海泰坦新動力設備精度高,電網回饋率達80%,有明顯技術壁壘,且綁定CATL、比亞迪、銀隆等知名電池廠。被先導收購后,泰坦2018年實現凈利潤3.98億(全年業績承諾1.25億)大超預期。我們預計泰坦和先導本部有望充分發揮協同,進一步提升大客戶采購份額。
投資建議:
1、首推具備全球競爭力的鋰電設備龍頭【先導智能】:收購泰坦切入后段設備,協同效應凸顯;2、【科恒股份】擬收購譽辰及誠捷智能向中后段延申,整線布局完善中;3、【星云股份】立足PACK檢測,產業鏈延申占據更廣闊市場。建議關注:第三方鋰電PACK龍頭【東方精工】,后道設備龍頭【杭可科技】(擬上市),【利元亨】(擬上市)。
風險提示:
下游電池廠投資低于預期;新能源車銷量和電動化進程不及預期;設備驗收進度滯后導致存貨減值損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