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3日電 “中國已成為全球老年人口數量最多、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在近日舉辦的“2019南山峰會暨全球應對人口老齡化中國策略論壇”上,醫療健康領域的國內外權威專家齊聚一堂,共話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中國策略”,獻計全球醫養新模式。南山峰會的召開再次引發各界對于老齡化社會的關注,和老齡化社會相關的養老問題,以及老年群體常見高發疾病預防診治等問題,也引發了的討論。
“銀發”浪潮襲來 醫療服務面臨挑戰
據媒體報道,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4億,預計2020年達到2.48億,2025年達到3億。深度老齡化正在步步緊逼,隨之而來的養老、醫療、醫護等相關問題亟需提上日程,然而許多相關問題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就老年群體高發疾病的預防和治療相關問題來說,老人患病發現不及時、大眾對疾病認知存在誤區、日常診療護理不得當、醫療條件不健全等,都是常見的問題,值得行業和社會投入更多的關注和資源支持。
實際上,很多老年常見病,往往會因為發現不及時而錯過了最佳的診療期。比如“五大老年人常見疾病”(高血壓、慢性支氣管炎、冠心病、糖尿病、阿爾茲海默癥)之一的糖尿病,很多老年患者往往是在體檢時或因看其他病時查出血糖高,或者是因為并發癥去看病的時候才發現患了糖尿病。
同時,老年人常見疾病的預防等知識也需要普及。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陸菊明告訴我們,及時針對高危人群進行糖尿病篩查等手段,就有助于早期發現糖尿病。此外,人們對于這些疾病的認知也有許多誤區,比如人們往往會認為“糖尿病就是尿里有糖”,“使用胰島素治療就是糖尿病晚期”等。
“從預防的角度來講,最重要的是改變生活方式,提高社區人群的糖尿病防治意識。倡導合理膳食、控制體重、適量運動、限鹽、控煙、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以降低糖尿病的發生風險。” 陸菊明醫生介紹說。
“互聯網+醫療健康”助力實現足不出戶尋醫問診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創新應用,為老年人常見疾病的病前預防和病中管理提供了價值。就糖尿病而言,陸菊明醫生認為:“互聯網平臺的線上診療服務,可以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指導,尤其對于一些使用胰島素的患者和血糖波動比較大且頻繁的患者,通過線上診療可以更快速方便找到醫生,獲得專業建議,對病情控制有較大的作用。”
實際上,在中國目前已經有不少互聯網企業聯合醫療機構和相關部門,通過科技的創新和智能手段,為老年患者、特別是子女不在身邊的“空巢老人”的日常看病買藥,提供更省心更方便的渠道。
以京東為例,通過整合醫藥資源,京東打造了“醫藥聯動”,其線上問診平臺“京東互聯網醫院”和線上購藥平臺“京東大藥房”,能夠滿足絕大多數老年高發疾病日常的預防建議、病情咨詢、康復管理和購藥需求。據介紹,京東互聯網醫院目前已連通了8萬多名專家、20多萬名醫生、1000多家二級以上的醫院。
例如,在異地工作生活的子女,可以幫助父母在互聯網醫院上就老人日常出現的病情波動或者輕微不適的癥狀,向醫生描述病情并咨詢針對措施;如有需要,根據醫囑,子女還可以在京東大藥房為父母買藥,通過線下的配送服務將符合老人病情需要的藥物,直接送到家中;而且,在線下醫院完成初診后,后續就可以通過線上進行復診及慢病管理,足不出戶,大大省去了老人在醫院或藥房奔波、排隊的麻煩和辛苦。
通過整合線上和線下的醫院、醫生、藥品資源,京東為患者打造了一站式的“求醫問藥”的服務體驗。除了普通的圖文和電話問診之外,京東互聯網醫院還開創了一些慢病中心,以及創新服務場景,例如體檢報告解讀、保健知識普及等,這些服務在當下老年人口逐漸增多、對醫療服務帶來極大壓力和挑戰的環境下,能夠為老年群體的日常健康管理提供極大的幫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