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社”報道,科學家10日警告指出,核電站事故等導致的放射性物質沉積在全球各地冰河中,隨著氣溫上升融化冰河沉積物,這些放射性物質可能會成為污染環境的定時炸彈。
報道稱,這是首次有國際科學團隊研究冰河的冰面沉積物輻射沉積物。科學家們在北極、冰島、阿爾卑斯山、高加索山、加拿大卑詩省和南極洲等地的冰河都發現輻射沉積的蹤跡。
據悉,這支研究團隊在所有17個調查地點都發現人造放射性物質,核輻射的濃度比其他地方至少高10倍。
英國普利茅斯大學(University of Plymouth)自然地理學講師克萊森(Caroline Clason)表示:“這種濃度是核禁區以外環境中能監測到的最高濃度。”
報道指出,當放射性物質被釋放到大氣層中,將會以酸雨的形式落到地面,其中一些放射性物質會被植物和土壤吸收。但當這些物質以降雪方式落到地面或沉積在冰中時,它們會在冰河中形成更厚重的沉積物,從而導致放射性物質的濃度更大。
1986年切爾諾貝利事故將大量放射性物質云釋放到大氣層中,其后數周在北歐地區造成大范圍污染和酸雨。
克萊森指出,放射性粒子非常輕,釋放至大氣層能被飄送至很遠,然后隨著降雨落回地面再被沖走。但當放射性粒子以降雪方式落到地時,放射性物質會留在冰中長達數十年,隨著氣候變暖冰層融化,放射性物質會被沖刷至下游。
據悉,這類情況對環境的影響近年來已被證實,例如瑞典野豬豬肉的銫含量超出安全標準10倍以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