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搭載著65個液化天然氣(下稱LNG)的罐式集裝箱(下稱罐箱)的“樂從號”,在遼寧錦州港完成卸載。
這不僅標志著中國第一次大規模LNG罐箱多式聯運試點工作正式完成,也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一次LNG罐箱多式聯運測試。
當日,作為此次試點的參與各方,國家能源局、交通運輸部、遼寧省發改委、錦州市政府、中國船級社等國家部委和政府部門以及中國天然氣、錦州港等相關企業齊聚錦州,對此次試點進行評估和研討。
會上,此次試點的資源方,中海油氣電集團副總經理金淑萍表示,本次試點運輸的130個LNG罐箱氣化能力達到325萬立方米,可滿足我國北方百萬居民一天的生活取暖用氣。
“LNG罐箱宜儲宜運,靈活性強,”金淑萍說,“試點工作的順利完成,開創了天然氣運輸新模式,為打通南氣北運海上通道,構造海上移動的天然氣運輸大動脈奠定了基礎。”
下一步,靈活方便的罐箱運輸,將很有可能通過鐵路網、長江和京杭運河運輸到中國內陸,實現天然氣的多元化運輸供給。“此次試點成功,是LNG罐箱多式聯運大型系統性工程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中海油氣電集團董事長武文來表示,“未來,中國海油將繼續推進LNG罐箱運輸方式進入內河流域。”
不計成本完成
此次試點的順利完成,可謂是代價不菲。
據悉,該試點涉及到的公司如下:負責提供氣源的中海油氣電集團,制造罐箱的中集安瑞科,購買及出租罐箱的中國天然氣集團,承運的中遠海運特種運輸公司,以及海南洋浦港、山東龍口港和遼寧錦州港。
“為了保證試點順利,我們在接受碼頭周圍800米范圍內,停止了一切碼頭作業,全力保證”樂從號“的卸貨。”錦州港股份副總經理劉福金告訴記者。
運輸方面則更甚。依據公開信息,負責承運這130個罐箱的船只“樂從號”,是中遠海運特種運輸的明星船只,載重量接近3噸。而這些罐箱滿打滿算的總重也僅有2000噸多一點,僅占船只總載重的1/15。
中海油方面的一位人士告訴記者,僅在洋浦港,罐箱裝船之前進行了數次消防演習,為了配合運輸作出了超高規格的準備。“此次運輸是嚴格按照相關部門的要求來的,參與各方基本都沒有在意成本的問題。”他說。
而在當天記者的采訪過程中,幾乎所有參與方都表示,為了此次試點,各方都沒有在意究竟付出了多少成本,對罐箱多式聯運最終的規模化、經濟化抱有期待。
這也從側面表明,罐箱多式聯運,目前僅停留在試點階段,距離真正的規模化經濟化,還有很長距離。事實上,雖然罐箱試點剛剛開始,但對于這種運輸形式的探索,則有超過15年的時間。
從最早的廣匯試行,一直到去年中石油在東北地區的幾船短途LNG罐箱運輸船只,利用罐箱方便調配的特點進行運輸的嘗試始終都在路上。而這一行業能否真正騰飛,關鍵在于行業制度和標準。
市場壯大亟待政策護航
超過十五年的探索,直到今年才成為熱點,究其原因在于從去年開始,天然氣消費量出現了快速增長。
為了保證今年冬季的天然氣供給,三桶油先是開啟了互聯互通工作,全國十幾個互通點目前已經大部分驗收完成;之后,則是對新的開放和運輸模式的探索,包括中海油此前開放的LNG接收站窗口期試點。
就算是目前距離市場化規模化還遠的LNG罐箱多式聯運,初出茅廬就展示了其對于冬季天然氣市場的影響力。據記者了解,就在“樂從號”到達錦州港的當天,該省LNG現貨價格每噸直降150元。
這還是建立在到達錦州港的貨物只有65船的基礎上。有關人士告訴記者,以上述“樂從號”為例,運輸罐箱的成本線在10000噸左右,一旦實現甚至超出這一數字,冬季從南方運輸較為便宜的LNG進入北方市場,一定會對北方的天然氣價格產生巨大的平抑作用。
也是因此,各方都看好這一運輸方式作為目前主流的管道、槽車運輸的補充。但是否像有些人預測的那樣,對國內甚至國際LNG運輸市場產生顛覆性影響,還有待觀察。
其中,對于這一方式阻礙最大的因素,就是相關政策和標準的落實。“之所以現在還是試點,是因為包括裝船、海運在內等諸多運輸方面的標準,還沒有落實,有的甚至差別巨大。”上述人士告訴記者。
在這種情況下,也只有試點可以突破重重矛盾進行,未來還需要包括交通部門、能源部門、各企業的通力協作。此外,如果未來希望通過鐵路實現罐箱的運輸,還需要鐵路總公司等單位在內,對于運行標準進行探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