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主題論壇(簡稱2018海絲博覽會主題論壇),10月26日在廣州舉行。在其中的粵港澳大灣區與“一帶一路”建設分論壇上,眾多重量級嘉賓紛紛為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一帶一路”建設重要引擎出謀劃策。
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曾智華認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涵蓋了全球三分之一貿易、62%的人口和75%的能源儲備,“一帶一路”倡議帶來三大機遇:減貧、釋放尚未挖掘的經濟潛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聯通,“但另一方面,‘一帶一路’項目在實施過程也面臨很多風險,包括法律、政治、安全、金融、社會、環境等方面,必須做足功課,按照市場化原則來實施項目”。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提出,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帶一路”重要支撐,表現為以下四點:大灣區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將為“一帶一路”提供更高效的協同服務;大灣區將成為“一帶一路”現代產業的重要支撐點;大灣區將為“一帶一路”提供科技創新支撐;大灣區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將為“一帶一路”的“五通”提供便利。
香港南豐集團董事長梁錦松分析稱,在當前復雜國際形勢下更需要中國經濟穩健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應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而香港是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熟悉其他國家營商環境,可以在金融、法律、貿易、管理上幫助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澳門科技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劉成昆認為,澳門應通過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開放合作紐帶,推動澳門經濟多元化發展,共建粵港澳優質生活圈。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耀研則提出,建設世界一流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必須強化資源整合、提升整體合力,為此,要形成能夠體現各自比較優勢和功能側重的多個中心;同時,考慮到內部多層差異性,應著力在港澳與內地、珠西與珠東、灣區與泛珠等方面實現均衡協調和一體化發展;探索構建多核聯動、多方均衡的有效推進機制。(完)(王華 岳商宗)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