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最深的是上個月中秋節當天,本來想到海鮮市場買點梭子蟹,結果平時40元不到,商販一張口就要80多元一斤。”聊到近期的物價,市民陳先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或許是中秋+國慶雙節因素帶動了旺盛的消費需求,也讓物價水平反映到近期上揚的CPI走勢上。
10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8年9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數據。數據顯示,9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5%。記者注意到,這一漲幅創下年內的次高。而上一個高位是在今年2月份,恰好是春節所在的月份,當時的CPI數值為2.9%。
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未來通脹上行風險主要在豬價和油價上。
鮮菜價格上漲14.6%
數據顯示,2018年9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5%。其中,城市上漲2.4%,農村上漲2.5%;食品價格上漲3.6%,非食品價格上漲2.2%;消費品價格上漲2.7%,服務價格上漲2.1%。1~9月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2.1%。
具體來看,食品煙酒價格同比上漲3.0%,影響CPI上漲約0.90個百分點。其中,鮮菜價格上漲14.6%,影響CPI上漲約0.36個百分點;鮮果價格上漲10.2%,影響CPI上漲約0.16個百分點;蛋類價格上漲7.1%,影響CPI上漲約0.04個百分點;禽肉類價格上漲4.4%,影響CPI上漲約0.05個百分點。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超分析認為,8月下旬山東壽光發生了局部洪災,對鮮菜供給形成了短期沖擊,9月鮮菜價格漲幅出現較明顯的回升。李超表示,今年二、三季度全國部分地區的異常天氣(降雨、霜凍等)因素,加大了鮮菜和鮮果價格的季節性波動,但這些因素對整體通脹中期影響有限,未來最需重點關注的通脹風險因素仍然是豬價和油價,尤其需要關注生豬疫情的擴散情況。“我們預計未來1~2個月,通脹仍可能繼續小幅走高,但大概率不會突破3%。”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李赫向記者表示,預計四季度通脹依然溫和可控。但需要關注基建反彈對鋼鐵、水泥等行業價格的支撐和地緣政治因素導致國際油價快速上行所帶來的風險。
除食品煙酒價格以外,其他大類價格同比也出現上漲。其中,交通和通信、醫療保健、居住價格分別上漲2.8%、2.7%和2.6%,教育文化和娛樂、生活用品及服務、衣著價格分別上漲2.2%、1.6%和1.2%,其他用品和服務價格上漲0.7%。
專家:未來PPI可能延續回落
2018年9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3.6%,漲幅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其中,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上漲4.6%;生活資料價格同比上漲0.8%。
而從環比來看,9月份PPI上漲0.6%,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
記者注意到,近3個月來,CPI、PPI同比漲幅“剪刀差”有所收窄。中泰證券宏觀高級分析師楊暢向記者分析認為,主要原因是豬價、油價上漲帶動CPI上行,而去年基數則壓低了PPI。
楊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表示,在生產資料價格中,采掘、原材料、加工業PPI環比分別為1.6%、1.4%、0.4%,采掘、原材料環比漲幅分別較上月明顯擴大,加工業持平,反映提價主要在上中游。油氣開采、黑色礦采、油煤加工、農副加工漲幅較上月提速,造紙、黑色冶煉等行業PPI同比漲幅均較上月回落。而生活資料價格環比上漲0.1%,成本向下游傳導跡象并不明顯。
對于未來PPI走勢,李超認為,9月份,布倫特原油價格一度上漲到85美元左右,但隨著去年同期基數逐漸走高,布油的同比漲幅并未大幅上揚,暫未對PPI形成很強的上行拉動。由此認為四季度PPI同比增速可能繼續平緩回落。
楊暢認為,10月以來,農產品批發價格指數小幅回落。受地緣政治影響,10月油價先漲后落,未來持續性仍待觀察。另外,由于經濟下行有可能影響環保限產的力度,未來PPI仍然存在下行可能。因此,短期CPI回升勢頭可能放緩,PPI將延續回落。每經記者 張鐘尹每經編輯 陳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