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下稱管道局)5日透露,當日5時36分由該公司EPC(設計、采辦、施工)總承包建設的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過境段控制性工程黑龍江盾構穿越工程主隧道平巷段管道回拖完畢,提前10天完成隧道管道焊接工作。該工程首次應用的管道牽引工法取得成功,該工法已經申請兩項國家專利。
管道局東南亞項目經理部總經理董旭介紹,隨著隧道管道全部就位,意味著工程的重要里程碑得以實現,工程的最大難點得以攻克。無論是在施工進度上、還是焊接質量上,第二條隧道安裝均比首條隧道大幅度提高,管道局自主研發的小斷面隧道穿越大口徑管道回拖工藝,順利完成兩條隧道管道的安裝任務,取得成功。
圖為最后一根隧道內的鋼管吊裝下井,焊接之前組織中俄雙方參建者簽名留念。吳寶蛟 攝 吳寶蛟 攝
此前,9月29日,中俄東線首條隧道內管道跨國清管測徑一次成功。本次發球點位于中國封閉區內,收球點在俄羅斯封閉區內,用時5個半小時,在SGS俄方監理見證下,完成大口徑跨境管道的“國門第一球”。
據中俄東線過境段東南亞EPC項目經理曹會清介紹,作為國內第一條跨國境隧道內天然氣管道安裝,過境段項目于2016年6月開始,在兩年多的建設過程中歷經艱難險阻。從中俄封閉區內建設豎井開始,兩國標準差異、豎井冬季大體積混凝土澆筑、零下42攝氏度極寒天氣盾構隧道施工、封航期前盾構設備通關回國、內徑2.44米小斷面隧道內安裝1.42米大口徑管道、豎井S型管道整體預制吊裝等,沒有任何可借鑒的經驗。經過不懈努力,多項難題終被攻克,項目先后自主研發創新、五小成果等17余項,申請國家專利2項,并在施工模式、工藝工法上創造多項第一。
目前黑龍江盾構項目已完成94.9%的工程量,首條隧道管道安裝完畢,清管測徑一次成功,正在進行管道水壓準備工作,現場施工有序推進。計劃于2019年1月完成全部施工任務。
黑龍江盾構項目是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的起點,位于黑龍江省黑河市中俄兩國邊境交界處,是國內首條跨境盾構隧道工程,盾構機從中國境內始發,水下穿越黑龍江,到達俄羅斯境內的接收井。俄羅斯“西伯利亞力量”天然氣管道與中國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在隧道內實現跨國對接。
工程包含四座豎井、兩條長1139米直徑2.44米的盾構隧道及隧道內D1420×33.4毫米的天然氣管道安裝。由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和俄羅斯俄氣托木斯克輸氣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設,由中國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負責EPC總承包,由瑞士通用公證行東方股份公司進行監理,是中俄友好合作的典范工程。(完)(宋敏濤 何志丹 吳寶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