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黃金周假期過半,景區門票降價激發旅游消費熱情高漲,各地景區不斷迎來客流高峰。然而這個長假期間,各地樓市卻和天氣一同走進了秋季,平淡中透出陣陣涼意。
從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到南京、杭州、合肥等二線城市,再到大都市周邊城市以及其他三四線城市,今年樓市不但沒有“金九”,也難現“銀十”。當前各地樓市已相繼趨于平靜,數據顯示,近期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開發投資增速均呈現明顯下滑趨勢。
目前,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嚴格執行樓市調控政策的城市,已出現房價下行勢頭。而且,這種房價調整趨勢正在由點及面擴散開來,購房者、房產中介以及開發商都已感受到了房價下調帶來的涼意。土地市場近期傳來重要信號,土地流拍數量增多,全國前7個月土地流拍數量不僅遠高于去年同期,還創下近年流拍數量新高。土地流拍通常與市場降溫有直接關系,意味著房企對未來的預期更趨謹慎,樓市正進入下行周期。
不僅是土地流拍,地產龍頭萬科在業內率先喊出“活下去”的口號,更是把市場嚇慘。各地出臺的調控政策已成為套在開發商身上的“枷鎖”,市場變涼讓整個行業的回款壓力加大。這就難怪萬科等龍頭房企開始對部分樓盤實施大力度打折促銷,并進行戰略檢討確定“活下去”的奮斗目標。
樓市變涼反映在買方,主要表現為一些熱點城市又見業主因房子降價而“維權”。近期開發商不斷加大促銷力度,樓盤降價的隊伍持續擴大,更有著名房企進行全國性促銷打折活動。房價走低讓買不起房的人“開心”,但也惹惱了此前樓市火爆時高價搶房的業主。近日,一些城市又出現業主因所在樓盤降價憤而“維權”事件,有的業主沖進售樓處痛斥開發商“欺騙業主”。近期出現的另一個突出現象是,一些房產中介人員因為成交低迷而離職,“樓市變涼,殃及中介”的尷尬再次上演。
其實,房地產市場的此番涼意得來不易。今年上半年,一些熱點城市再現“搶房潮”,對此前樓市調控效果造成嚴重威脅。而誘發“搶房潮”的則是各種房地產亂象,包括操縱房價、捂盤惜售、捏造散布虛假信息、違規提供“首付貸”等。為了摁住房價上漲的沖動,樓市調控持續加碼,調控方式則從限購、限售、限價等限制性措施,發展為多部門聯合主動出手,集中精準打擊投機炒房鏈條的各個主要環節。今年以來,中央和各地各部門史無前例連續重磅出擊,終于消弭一波暗流涌動的房價上漲預期。
房地產市場具有明顯周期性。過去的十幾年里,中國樓市經歷了幾次調整、幾番上漲,前段時間隨著市場降溫,不少人又開始按照以往模式預測樓市的下一個起點何時開始。在“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和“堅決遏制房價上漲”的思想指導下,這次調整之后,樓市必將擺脫舊的模式,住房將獲得更多居住屬性,樓市的投機炒作空間也將得到根本性抑制。
這個黃金周樓市的“秋高氣爽”來之不易,這也預示著中國樓市正在走入新的模式,邁向新的起點,迎來新的更加“宜居”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