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商譽公司數量再創新高
整體來看,上半年高商譽公司數量再創新高。商譽占凈資產比重超過80%的公司共有30家,與去年年底持平,其中15家的比值超過100%;比值介于50%至80%之間的公司有103家,比半年前增加了13家;比值介于20%至50%之間的公司有396家,比半年前增加了31家。
以商譽占凈資產比重50%為高商譽的分界點,上半年共有133家公司符合條件,較去年年底增加一成。
過高的商譽一方面會美化公司的資產負債水平,低估公司的債務風險;另一方面也會為公司未來的業績帶來不確定性,未來的資產減值會直接影響到報告期內的公司利潤。
分行業來看,傳媒行業是高商譽公司的集中地,上半年共有44家公司商譽與凈資產比值超過50%,占兩市高商譽公司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紫光學大、眾應互聯、長城影視、長城動漫和引力傳媒的商譽占凈資產比重超過100%。除傳媒外,計算機、醫藥生物和機械設備的高商譽公司數量也大于10家。總體來看,高商譽上市公司多分布在新興產業。
35家公司新增商譽占凈資產逾兩成
上半年共有390家公司的商譽額凈增加,其中,凈增絕對金額最大的公司分別是藍帆醫療、世紀華通、上海醫藥、千方科技和美都能源。
數據寶統計顯示,本期新增商譽占凈資產比重超過20%的公司共有35家,超過50%的公司有6家,分別是藍帆醫療、量子生物、魯億通、紫天科技、光正集團和恒泰實達。其中,藍帆醫療的新增商譽在凈資產中占比超過100%。
值得一提的是,雖未做強制要求,但半年報仍有29家公司披露了商譽減值損失。從商譽減值對利潤的影響來看,安潔科技的本期商譽減值損失與營業利潤的比值高達441.6%;富臨運業的這一比值為35.8%,本期商譽減值對上述公司利潤帶來較為嚴重的侵蝕。
自2015年并購潮以來A股市場的商譽規模急速膨脹,來自中小板、創業板和傳媒行業的商譽風險尤為集中。在行業景氣度下降的壓力下,被并購的標的無法實現預期盈利的概率增加,若公司選擇在未來某個時間使商譽減值損失集中爆發,則會對公司未來的業績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證券時報記者 范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