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區發展步伐正持續加快。
2013年到2017年,西部地區經濟實力穩步提升,地區生產總值從12.7萬億元增加到17.1萬億元,年均增長8.8%,占全國的比重從19.8%提高到20.0%。8月30日,國家發改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了西部大開發下一步的重點發展領域。
國家發改委西部開發司巡視員肖渭明在發布會上表示,交通基礎設施依然是西部大開發的重點任務,目前西部地區大多數鄉鎮都缺少污水處理設施,這是下一階段投資的重點。
西部仍處中高速發展機遇期
今年上半年,西部地區經濟增速在全國仍處于較高水平。西部地區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為7.4%,高于全國增速0.6個百分點,也分別高于東部地區和東北地區0.5和2.7個百分點,略低于中部地區的發展速度。上半年我國GDP增速排在前三位的省份貴州、西藏、云南均位于西部地區,其中貴州是全國唯一實現兩位數增長的省份,增長10%,并連續7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和過去相比,今年上半年西部地區經濟增速也有所下降。據《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2017~2018》顯示,2017年上半年,我國西部經濟增長速度為8.3%。
肖渭明表示,其中主要原因是投資明顯下滑,帶動今年上半年西部地區經濟增速放緩。今年前7個月,西部地區的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僅增長2.3%,比1~6月份的3.4%又回落了1.1個百分點。主要是西北地區下滑很嚴重,好在西南地區保持了比較強勁的增長勢頭,6個省區有4個投資增速達到2位數,居于全國前列。
對于西部地區上半年投資放緩的原因,肖渭明表示,當前基礎設施投資面臨多種制約,中低端制造業競爭非常激烈而中高端制造業技術門檻又較高,這樣投資領域的深層次矛盾導致投資空間承壓和投資下滑。“一般的制造業競爭很激烈,競爭激烈企業就不敢進,中高端又進不去,而基礎設施的投資也面臨土地、資金等各方面制約,最終導致了投資下滑。這種局面如果持續,對西部地區的經濟增長確實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肖渭明說。
為防止投資繼續下滑,肖渭明表示,下一步,要把開放和擴內需放在重要位置,通過深化改革吸引多元主體投資;另一方面要補短板、增后勁,主動謀劃,積極推動,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現在西北地區重化工產業的比重太大,所以這個結構的調整會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但是再痛也要調。所以要加快補短板,就是調結構的補短板。”
肖渭明指出,當前西部地區盡管面臨一些問題,但仍然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回旋空間;西部地區仍然處于中高速發展的機遇期、窗口期,是全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在未來經濟增長格局中可發揮更大作用。
鄉鎮污水處理將迎投資熱潮
近年來,西部大開發推出了一批批重點工程,對西部經濟發展起了重要的拉動作用。
據介紹,截至2017年年底,十八大以來新開工的152項西部大開發重點工程已經完工52項,還有100項在建。肖渭明表示,按照計劃安排,全部項目將在2023年年底完工,完工以后西部將新增鐵路里程8751公里,新增高速公路3219公里,新增發電裝機1878萬千瓦。屆時,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水平將進一步提升。
與此同時,西部大開發還將面臨新的機遇。肖渭明表示,交通基礎設施依然是西部大開發的重點任務,要加快形成以干線(高速)鐵路公路為主骨架的交通網絡建設。“十三五”期間要重點推進十大高速鐵路通道建設。今年到明年要加快成貴高鐵建設,盡快開工建設川藏鐵路、渝昆高鐵、西渝高鐵等大通道。加快建設一批高速公路,拓展區域連接線,繼續加強農村公路建設和支線機場建設。
油氣管網等基礎設施也是西部大開發的下一步工作重點之一。肖渭明指出,要進一步推動電力、油氣、信息等骨干網絡建設,加強西北、西南陸路進口油氣通道和配套干線管網建設,完善西氣東輸京陜線和川氣東送為主的天然氣骨干管網建設。推動陜北-湖北特高壓直流、青海-河南特高壓直流等電力通道建設。
肖渭明指出,加強重大水利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滇中引水、桂中治旱二期、引黃濟寧、引洮二期等重大引調水工程和四川向家壩灌區一期、廣西百色水庫灌區等項目建設。加大對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三北防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等重大生態工程建設的支持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肖渭明透露,結合推進新型城鎮化,創新投資和運營機制,加快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目前,西部地區大多數的鎮和絕大多數的鄉都缺少污水處理設施,這是下一階段投資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