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就《互聯網金融逾期債務催收自律公約》召開研討座談會。會長李東榮指出,相關從業機構要樹立正確的風控意識和理念,不能將債務催收作為主要的風控措施。
隨著我國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行業借貸業務規模、覆蓋客戶數量飛速增長,對應的債務催收相關業務呈野蠻發展態勢,侵犯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事件頻頻發生,對社會秩序造成不良影響。
比如2016年轟動一時的辱母案,就是一場由暴力催收引發的悲劇,加之這兩年校園貸亂象、裸條事件,催收人員威脅家人、不還就潑油漆、艾滋病催收等負面新聞更是給互金尤其是現金貸貼上了“暴力催收”的標簽。
值得注意的是,監管層早已明令禁止“暴力催收”。去年12月初,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就下發了《關于規范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其中就要求“各類機構或委托第三方機構均不得通過暴力、恐嚇、侮辱、誹謗、騷擾等方式催收貸款。各類機構應當加強客戶信息安全保護,不得以‘大數據’為名竊取、濫用客戶隱私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或泄露客戶信息。”
而日前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在人民銀行、銀監會等金融監管部門的指導下,就如何充分發揮好行業自律作用、引導互聯網金融債務催收規范發展又進行了一系列積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