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肖望
出品 | 棱鏡·QQ音樂新聞小滿工作室
中國央行自2019年底啟動數字人民幣試點、測試后,目前已在北京、深圳、蘇州等多個城市落地。市場上不斷有聲音稱,數字人民幣將加速人民幣國際化。
4月18日晚間,在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數字支付與數字貨幣”主題研討上,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表示,研究數字人民幣初始的動機并不是要跨境,跨境還有很多復雜的問題。
周小川介紹,研究數字人民幣最初始的考慮,是科技發展提供了聯網終端,手機可以更方便為大眾提供支付,加上中國又是非常大的零售市場,有14億人口,希望可以走向更方便、有效、成本更低的支付體系。
在跨境使用中,不同央行的數字貨幣之間的互操作性(指不同系統一起工作并共享信息的能力)十分重要,但也面臨諸多挑戰。周小川直言,“這可能是比一般想象中更復雜的問題。”
為什么跨境使用數字貨幣不能像在國內那樣方便、高效且安全?
周小川指出,當前貨幣體系以各國的央行和貨幣制度為基礎,因此有匯率。跨境使用中并不是某一種貨幣不穩定或不太好用,就干脆用國際貨幣或美元。“每個國家有自己宏觀調控的情況,需要有自己的貨幣主權。一些國家的匯率制度也和別國不同,有的國家還有一定程度的外匯管制。這些不是輕易就能取消掉的。”因此,許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都在討論,他們并不希望本國美元化。
周小川認為,未來全球的貨幣會向一體化、或更簡單的匯率等方向發展,但現在還不行。因此,各國都在研究自己的CBDC(央行數字貨幣)。所以在使用過程中,還有匯率問題,規矩也有可能不一樣。
周小川指出,互操作性要考慮這種復雜性。一些新興市場如果有他國貨幣到這里流通,他可能就不高興,有時候干脆禁止。我們也看到中國一些支付工具在周邊國家大面積通行,被一道禁令禁止。
“不要小看這個方面的問題。即便按照現有的體制、現有匯率,各國的規矩不一樣,要尊重各國央行的貨幣主權。”周小川表示,在這一前提下,利用數字技術可以大幅度提高方便性,但不是某一個貨幣一統天下的做法。
“數字人民幣的發展重點目前主要是推進在國內的使用。”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李波也表示,就人民幣國際化而言,我們已經多次表示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我們的目標絕不是要取代美元或者是其他的國際貨幣,而是讓市場來做選擇,實現進一步的國際化。
版權聲明:騰訊新聞出品內容,未經授權,不得復制和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