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7日電 (記者 吳濤)15日,在“百年黨旗紅 國企新征程”暨“強國中堅 高質量發展看國企”網絡主題宣傳采訪活動出發儀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羅琦稱,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發展目標是:到2050年,要建成世界一流核科技研發基地,實現由并跑向領跑的跨越。
原子能“一堆一器”舊址。中新網記者 吳濤 攝
“2025年之前要基本建成世界先進水平核科技研發基地;到2035年要建成世界先進水平核科技研發基地,實現并跑為主,部分領跑。”羅琦稱,原子能院雄安、嘉峪關基地等正在加快建設,形成以北京為核心,多點相互支撐的核科技研究新布局。
據介紹,就是在這里,吳有訓、錢三強、王淦昌等老一輩核科學家,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開創了我國的原子能事業,建立起我國核科學技術體系,培養了一批核科學技術人才,為我國核事業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我國第一臺回旋加速器。中新網記者 吳濤 攝
以“一堆一器”為基礎,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廣大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創造了核基礎研究領域的多項第一,以超常規速度攻克了多項科技難關,為“兩彈一艇”的成功研制作出了重大貢獻。
通過‘兩彈一艇’研制,從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相繼派生出多個核科學研究機構,為構建我國完整核工業體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技術引領和奠基作用。
進入21世紀,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面向國家戰略及核工業發展需求,自主研發、設計、建造了中國先進研究堆、中國實驗快堆、北京放射性核束裝置、核燃料后處理放化實驗設施“四大科技創新平臺”。
以四大平臺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核科學研究設施,為中國核科學技術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羅琦表示,圍繞核能長遠可持續發展,原子能院還開展了先進核能系統、先進燃料與材料、乏燃料后處理、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及數字反應堆等研究,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