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塵4x/圖)
“北京移動在手機取消漫游費后仍收取43個月漫游套餐費”事件又有了新進展。4月12日,北京移動官方作出回應,但廣大網友并不太滿意,因為回應回避了自身的責任,也沒有提及是否對用戶進行補償等。
北京移動在回應中表述,公司自2017年9月1日起落實國家規定取消手機長途、漫游費。而在取消長漫費前,北京移動曾推出“漫游優惠計劃”,以降低客戶語音通話費用,該計劃月功能費1元。此前媒體報道中反映仍在收取的費用就是這一優惠計劃的月費。北京移動稱,取消長漫費后,如果取消該優惠計劃,客戶語音通話資費可能上升,因此沒有自行統一取消該計劃,而是對訂閱了這一優惠計劃的用戶進行全量告知,由用戶自行選擇是否取消。如保留該計劃,北京移動將按語音資費最優原則進行計費。北京移動稱,有部分用戶選擇了保留該業務。北京移動強調,他們收取的是優惠套餐費,不是“漫游費”。
而北青報再次進行了核實,發現在當時開通“漫游優惠計劃”后,“在大陸地區漫游時接打電話將享受0.39元/分鐘的優惠話費”。北京移動稱,當時部分用戶基礎通話資費有每分鐘0.6元或0.4元的情況,如果取消這一優惠套餐,用戶費用有可能上漲。按照這一說法,如果用戶基礎話費是一分鐘6毛,每月通話5分鐘以上,用套餐就更省錢。如果基礎話費是4毛錢,每月通話100分鐘以上的話,保留套餐也有利。
但是,每分鐘0.4元通話費的價格也是老黃歷了。現在北京移動網站上的手機套餐,普遍是月費包含一定的免費通話時長數,而套餐外通話費都是0.19元/分鐘。“漫游優惠計劃”的0.39元“優惠話費”早就談不上優惠了。當手機通話費下降到0.39元/分鐘以下的時候,北京移動為什么沒有統一取消這一“優惠計劃”,而是仍然繼續收費呢?或者用戶調整套餐而新套餐的通話費下降到0.39元/分鐘以下時,有沒有提醒用戶取消這一不再優惠的“優惠計劃”?又或者,被收取這筆費用的用戶,是不是都用著老套餐,通話資費在0.4元/分鐘以上?北京移動的回應并沒有提及這個問題。
每月1元的套餐費,43個月也只有43元,看起來不多,但如果用戶數量大,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而網友的情緒,更多是來源于對移動運營商長期積累的怨氣。多年來,移動運營商套餐設計復雜,有人戲稱僅次于電商促銷的優惠套路。而移動運營商以優惠為名引誘用戶辦理各種套餐,而在優惠期過后不提醒用戶是否續訂就私自收取高額費用,也備受詬病。即使移動運營商在國家有關部門要求下簡化了資費套餐,網友們仍然吐槽,有更優惠套餐的時候,運營商從來不會主動通知,但對低套餐用戶,經常電話短信騷擾,希望用戶升級套餐。
北京移動在回應中稱,對于存量“漫游優惠計劃”用戶,將再次告知客戶,由用戶根據套餐情況自行取舍。這個回應,沒有提及對交了套餐費但沒有享受到優惠的用戶進行補償,這在客觀結果上仍然認為客戶沒有主動取消的情況下繼續收費是合理的,對于自身是否有責任這個問題也進行了回避。以優惠名義收取用戶套餐費,實際上用戶享受不到任何優惠,這實際上侵犯了消費者權益,甚至可能涉嫌對用戶的欺詐。市場監管部門應該介入調查,如確實存在問題,應按照消保法的規定進行處理,比如對未能享受到優惠的用戶退一賠三等。
移動運營商要真正“用心服務好每一位客戶”,就應該真正從用戶角度出發,用清晰明確的資費套餐、通暢的網絡來為用戶提供優質的服務,而不是耍各種小把戲來從用戶錢包里掏錢。
辛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