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消息,用首汽APP約車成功后,發現網約車距離自己竟然22.4公里,要等候54分鐘(下面截圖),而且,系統提示“這是距離南先生最近的網約車”。這是4月10日南先生在首都機場的遭遇。
一氣之下,“忍無可忍”的南先生在投訴系統上說,“給乘客派這么遠的單,還說是最近的司機,真可笑”。并在朋友圈截圖曝光。南先生向記者透露,根據司機回應,“這是第二次給他派出這么遠的單子了”。據司機反映,自從首汽約車換了CEO之后,問題不斷暴露出來,譬如APP體驗不好,用戶結賬比較慢。
作為首汽約車黑金卡用戶,南先生還反映首汽約車涉嫌“殺熟”。譬如,使用微信支付僅需要90元車費,而如果選擇使用充值卡付費就是110元。“當然,當時充值的時候100元優惠5元錢,可是這么一算,根本沒有什么優惠,甚至車費更多。”
首汽最近遭到司機投訴較多,譬如,鐘師傅是一名首汽約車的網約車司機。3月26號因為訂單沖突,提前跟客服進行報備了,最后還是遭到處罰,他感到非常冤枉。4月7日,西安中院開庭審理了19名網約車師傅狀告首汽約車不提供年假也不補錢案件,最終19名網約車司機拿到了八千元到兩萬元不等的經濟補償金。
當然,用戶投訴頻頻出現網絡。以黑貓投訴平臺為例,關于首汽約車投訴累計近千條,投訴內容既包括來自乘客方的“司機拒載”“司機態度惡劣”“亂扣費”等,也有來自司機方的“平臺不管”“亂罰司機”等。
3月24日,藍鯨TMT文章《連吃4張違規罰單、3年虧90億,首汽約車的合規之路還有多遠?》稱,近期,因提供服務的駕駛員未取得深圳市合法有效的從業資格,首汽約車在深圳市連續收到4張罰單,首汽約車承認存在瑕疵和問題。
官網資料顯示,首汽約車自2015年9月上線以來,主打“高品質“的出行服務。2019年4月,首汽約車改變自營模式,全面轉向承包制。盡管新增加運力填充了司機缺口,但也無形中降低了服務質量。
這距離魏東當年的“高端”、“專車”、“服務”等標簽越來越遠。
除了在服務質量每況愈下外,六年多以來,首汽前掌門魏東帶領下首汽約車在虧損泥沼里越陷越深,最終選擇一走了之。
根據北京產權交易所披露首汽約車的募資項目文件,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1年前兩個月,首汽約車營收分別為12.72億元、29.01億元、64.51億元、4.78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4.41億元、-35.98億元、-30.20億元、-0.98億元。可以看出,首汽約車在三年內已累計虧90億元。
公開信息顯示,從2015年成立至今,首汽約車獲融資15.2億元。今年2月接替原首汽約車CEO魏東后,高捷將推進C輪融資,擬募集資金在20億元至31億元之間。
直到發稿時,首汽約車仍沒有與南先生的系統投訴做出任何回應。就此,記者數次撥打首汽約車全國司乘通話熱線號碼:95721。電話里傳來提示聲,“對方無應答”。連一句“對不起”也省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