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曉丹“數字化轉型是從根本上與產業深度融合,是將數字技術與產業、場景融合起來,最終創造價值。” 神州信息董事長郭為認為,把農業、制造業、物流場景與金融對接,市場空間非常廣闊。
4月6日,“科技創新賦能新金融研討會暨神州信息與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戰略合作發布會”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舉辦。神州信息與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現場聯合發布三款產品:通過AI數字人遠程面審貸款、智能遠程視頻數字銀行、智能流程自動化運營管理平臺。
以AI數字人遠程面審貸款為例,可以實現數字人面審官在線審核借款客戶,集成研究院AI面審模型、給出客戶風險評分,面審流程動態適配。將貸款核心從傳統核心系統剝離出來,建立獨立貸款核心,完成信貸中臺改造,為信貸管理與貸款核算一體化提供了完整解決方案。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長廖理表示,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以及在金融業深化應用,全球范圍內興起了以金融科技為代表金融發展新方向,金融科技為產品創新、風險管理、運營銷售、客戶服務等業務環節帶來了全新的理念和新的實踐,提升了金融業服務效率和質量,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實體經濟的發展。
2020年中國存出欄生豬約9.3億頭,粗略估計有2.79萬億元生物資產。郭為表示,通過數字化使生豬成為銀行重要管理資產,讓農業、制造業、物流場景與金融對接。在農業方面,神州信息最近在做生豬大數據資產,目前農業單品大數據已經落地茶葉、油料、蘋果、獼猴桃等多個領域,如果可以直接和銀行對接,就能實現金融普惠三農。
在傳統產業金融模式中,其核心是圍繞核心客戶的授權和確權,例如金融科技在供應鏈融資領域的應用,對銀行來說更多價值在于服務中小企業。目前銀行針對小微企業的信貸問題已經做了很多工作,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但很多時候是基于企業主的個人信譽,嚴格意義上與消費信貸針對個人C端的客戶風控沒有實質的區別,并未形成針對企業自身的數字資產風控評價、定價。
華夏銀行行長張健華表示,產業數字金融已經成為新風口,成為商業銀行服務創新和業務拓展的重要方向,新技術與業務結合成為關鍵。
產業數字金融是一種模式的創新,打造產業數字生態圈,與C端截然不同。
張健華認為,結合C端的數字金融發展,第一輪競爭主要是消費金融生態的建立,目前已經相對成熟,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各機構定位和職能分工以及在產業鏈中的角色相對清晰,成效已經展現,消費數字生態基本建立,數字化的風控技術是核心。
而在更廣闊的B端和G端,包括企業、政府、公共機構等,銀行如何介入,從而推動產業數字金融的發展?
“如果只關注技術,而無法與業務相結合,最終無法形成新的模式創新。”張健華表示,數字化的核心點是創造新的業態,不僅是關注大數據、云計算這些數字技術,關鍵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和價值的創造,只有做到這兩點,數字化才能稱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