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體育局副局長楊海濱做了關于體醫融合發展的主題發言。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北京4月10日電 第六屆SportIN體育BANK頒獎盛典暨2021體育“十四五”開局之年宣介大會,9日在北京市房山區舉行。與會的專家、學者、官員和體育產業從業者,就未來中國體育,以及體育產業的發展前景中的“不變與變”展開討論。
“十四五”體育應該如何發展?與會嘉賓展開熱烈探討。體醫融合、體教融合是此次會議中屢次出現的熱點。北京市體育局副局長楊海濱在關于體醫融合發展的主題發言中,特別提出體育生態系統實際包含場地、賽事、組織、人才、服務、文化等六個要素,體醫深度融合需要將這些要素都充分融合。
楊海濱同時邀請著名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首都醫務工作者醫心醫意運動社團發起人王春雪分享了其對體醫融合的實踐。而全國體校聯合會副理事長劉亞群則主持發起了深入探討體教融合的推進與實踐的圓桌論壇,并從學校體育與體校改革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實踐。
論壇現場。主辦方供圖
北體大原黨委副書記、校長池建從建立體育文化角度,以《體育口述歷史在中國》為題,提出體育是新中國建立發展的重要記憶,終極目標建立中國體育記憶庫。國家體育總局體操中心副主任、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能訓練分會副主任袁守龍,則從體能訓練與健康促進角度,闡述了體能運動健康數據和文化,體能運動促進健康科學原理。
在當天下午的活動中,體育BANK創始人、體銀商學院院長安福秀發布了《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報告(2020-2021)》、《中國體育投融資報告(2020-2021)》、《國際城市體育發展案例報告》、《中國城市體育發展報告(2020-2021)》等四大報告。
安福秀表示,體育在“十四五”開局之年蓄勢而發,科技、健康和體教融合備受關注,但人口結構的變化對體育產業形成的制約要引起重視。“我們本來體育人口就缺失,結合如今的人口出生率,未來行業要有調整和改變。體育人一定要看到這個趨勢,體育產業要投在哪里,哪里是我們的市場,值得關注。”安福秀說。
一年一度的體育BANK體育產業年度大獎獲獎名單在大會上揭曉。主辦方供圖
在她看來,2020年雖然受疫情影響,但體育行業的投資額度尚可,隨著疫情好轉,不少資金還會回來。“健身是投入最多的,還有場館賽事、游戲電競。我們也看到了居家健身的走紅,”安福秀說,“但是體育版權市場完全遇冷,市場上還在買版權的應該是中國移動的咪咕了。電信行業進到體育行業,對體育行業來說也是一個好的機會,可以探索出很多新的模式出來。”
一年一度的體育BANK體育產業年度大獎獲獎名單也在大會上揭曉。與往年評選不同的是,今年特別新增了年度最佳體醫融合獎、年度最佳體教融合實踐創新獎、年度最佳鄉村體育振興獎。而作為行業聚集的盛會,現場還舉行了3場簽約儀式。
本次會議由北京市體育基金會、北京市房山區體育總會、海淀文旅集團、體銀商學院、體銀智庫聯合主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