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跟股東作一個賠禮道歉,我真的認為(2021年)第一季度沒有經營好。在管理上,我是有疏忽的。”4月9日,順豐控股董事長、總經理王衛在2020年度股東大會上,回應了公司一季度預虧情況。
對于持有順豐控股股票的投資者而言,4月8日或許是一個不眠之夜。當日晚間,這家市值逾3000億的快遞龍頭企業業績暴雷——公告顯示,順豐控股一季度凈利潤預計虧損9億元至11億元,而去年同期則盈利約9.07億元。
受虧損利空影響,4月9日,順豐控股股價一字跌停,報收72.72元/股。以此為參考,該公司股價已經較今年2月中旬的高點價位縮水超過41%。
王衛的道歉,表明這家龍頭企業的業績的確在今年一季度遭遇失敗。在過去一年,特別是在疫情期間,順豐控股所表現出的強大韌性,讓資本市場為之側目。股價也一路水漲船高,成為A股的“快遞茅”。
然而,意外總是在不經意間來襲。
一季度業績疲軟
順豐控股一季度的“經營不善”,在1月和2月的經營簡報中已經有所體現。
國家郵政局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2月份,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31.1億件,同比增長100.3%;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383.3億元,同比增長59.9%。與往年相比,這樣的增速幾乎創造了歷史。
2020年的前兩個月,因疫情影響,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均有所下滑。而在非疫情的2019年同期,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增速也僅有兩成。足以可見,今年頭兩個月的快遞市場十分瘋狂。
瘋狂的背后,國內快遞行業掀起了“春節不打烊”的熱炒。按照往年的管理,“通達系”快遞企業在春節期間的絕大多數網點休假歇業,而順豐、郵政、京東等直營快遞企業仍然保持著較高的運轉效率。這樣的“不打烊”堅持,讓順豐控股在去年疫情期間走在了快遞企業復蘇的前列。當全行業快遞業務規模下滑時,順豐控股卻在去年一季度逆勢而上。
經營簡報顯示,2020年1、2月,順豐控股單月的業務量增速分別為40.45%、118.89%,與行業業務量下滑的狀況形成鮮明對比。
但在今年前兩個月,順豐控股卻落后了。
沒有了春節不打烊的先發優勢,順豐控股面對的是急于渴求奪回市場份額的競爭對手,有老對手“通達系”,有新對手極兔、眾郵等。
殘酷“廝殺”下,順豐控股的市場份額被擠壓了。經營數據顯示,今年1至2月,該公司累計速運物流及供應鏈收入合計為275.9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3.72%;累計速運物流業務量合計為16.02億票,較去年同期增長53.89%。兩項數據均遠低于行業水平。
相較之下,韻達股份(002120.SZ)